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华诗词
编号:134512
明月松间照 药香石上飘 ——诗词中的“松”及其药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66期
     院静无声,天边正皓月,初上重城。群木摇落,松路径暖风轻。喜挹蟾华当松顶,照谢阁、细影纵横。杖策徐步,空明里,但襟袖皆清。

    恍如临异境,漾风沿岸阔,波净鱼惊。气入层汉,疑有素鹤飞鸣。夜色徘徊迟宫漏,渐坐久、露湿金茎。未忍归去,闻何处,更吹笙。

    这首《松梢月》是宋代词人曹勋的作品,描写冬季皓月下松树的唯美景色,词牌《松梢月》因词中“喜挹蟾华当松顶”而得名,调名本意即咏月上松树梢头。

    苍松号为百木长

    松树种类多、分布广,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感情。王安石《字说》云:“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可见古人在对松树进行命名时已赋予了其崇高地位。松树是《诗经》中最常见的吟咏对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后凋”象征君子的坚贞高洁之性。古人将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宋人楼钥《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二画》:“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松树还是爱情的象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