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192期
编号:128401
落实意见 县级中医院应担当的使命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92期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为县级中医院,如何守正创新,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

    《意见》强调,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要“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建成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县级中医院应该成为县域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骨干,要成为“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的大学校、质量管理的总控室、文化宣传的大平台”。
, 百拇医药
    这就要求医院在科室设置时,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落实好建设标准。在业务管理中,健全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中医药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中,既要延续中医师承的传统,也要发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作用。在质量管理上,要积极引进中医智能辅助系统等现代科技工具,提高质控的标准化。在文化宣传方面,要在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教育示范学校、中医药基层巡讲等方面入手,形式上求创新,内容上求实效。

    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关键在于人才。

    《意见》指出,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应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县级中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存在总数不足、比例失衡、能力不够等诸多问题。发挥基层名老中医在师承中的积极性,组织人力帮助他们整理挖掘诊疗经验,丰富地方中医流派传承的内涵。发现和评估民间中医的价值,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发挥他们在中医传承中的补充作用。主动对接上级中医院和大学院校的专家,引进开设名中医工作室,安排年轻中医师拜师学习,参与中医药临床科研,顺应中医药教育发展的趋势。
, 百拇医药
    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模式。发挥县级中医院中医医师培训协作基地的平台,完善院内教育架构和内涵,促进教学相长。鼓励院内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完善师带徒考核管理办法,并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挂钩。鼓励西医学习中医,通过培训考核,提高西医人员提供中医院服务的能力。加强中医药人员对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提高中医现代思维。

    探索区域医共体内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的管理模式,完善医共体内人员上下流动、培训同步、师资共享、同质提升的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落实中医人员引进、培养、使用相关扶持政策。

    中医药的影响力在文化,生命力在疗效。

    《意见》指出,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要“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

    县级中医院要因地制宜,从中医药优势病种入手,根据地方疾病谱特点,开展相关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要积极尝试中医专病病房化服务。发挥中西医协调治疗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作用,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MDT)机制。

    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康复方面的独特疗效。整理简便易行的养生保健运动、食疗处方,加以科普推广。要学习经典、认真挖掘,运用经方、验方,开发易于接受的剂型、用法。总结冬病夏治、冬令膏方的传统优势,完善服务流程、扩大服务外延、优化服务体验。要重点推行针灸、艾灸、刮痧、拔罐、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力求中医药服务操作简单化、规程标准化。

    要把中医药服务的重点放到基层。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中医特色服务区,提供中医适宜技术,加强指导和监管,让群众真正感受“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特色。(唐键), http://www.100md.com(唐键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