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095期
编号:125259
遵循中医规律实现健康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95期
     解决好中医发展问题,需要对中医学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应从内部寻找发展滞缓的症结,实现在遵循其内在规律基础上的健康发展。

    坚守中医原创思维的灵魂

    中医,由于其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原创思维,丢掉这一思维方式,或采用其他思维模式来研究甚至改造中医,其结果就不再谓之中医。为此,要掌握“中医学的内在规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坚守“中医思维”这一灵魂,用此作为认知方法去指导中医的研究,去形成中医的概念、判断、推理。

    中医作为原创医学,其思维模式无法借助依赖于其他形式,只能依靠于自身的原创性。正因为中医的原创性,使得中医呈现出不竭的活力。纵观中医学的形成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原创思维的脉络,比如象思维、系统思维、变易思维等,即国医大师王琦概括的“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象、数、形、神、气五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决定了中医思维的系统性、复杂性,决定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内在规律和特征。要实现中医的发展,必须坚守中医思维这一“中医的本质基因”,以此为引领,以确保中医的本质连续。遵循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内在规律最本质的特征。
, http://www.100md.com
    夯实传统新知融合的根基

    中医学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土壤的,这是中医的内在特色,必须始终保持。中医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这里所说的文化,其内涵是宽泛的。要研究中华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吸收时代一切有益的文化,包括人文、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充实到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同时要兼容先进的外来文化为己用,使之本土化,即要弘扬善于吸纳古今中外文化的传统。要重视文化对中医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提炼有益的时代文化不断滋养中医理论体系。

    同时,要善于借鉴应用好时代发展所产生出的自然科技知识,将其作为方法、手段,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改造后融合到中医理论体系中,为中医学发展服务;而不是被动接受,甚至屈服而自我否定;从而实现临床实践的手段和话语体系不断发展。融合时代文化新知,是中医的本色和根基。

    秉承理论多元包容的宗旨

    中医学理论不是僵化不变的,是秉承“开放包容”“继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原则而不断发展的。在新理论创立过程中,遵循新旧理论并存,古今理论并立,即“推新存旧”,新旧共存发展,而不是轻易地否定旧的或应用不多的旧理论。这一态度和方法,有利于人们在新的认识、思悟情况下对原旧理论的阐发、引申,是中医特有的一种处理新旧理论关系的方式。
, 百拇医药
    中医理论需要创新发展,需要现代化,但必须走出用西医解释中医学理论的误区;克服用西医方法或思维取代中医,或两者混淆套用。必须在尊重中医规律的基础上去研究中医理论。

    中医的发展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中医学蕴涵的科学内核,使古老的中医焕发新姿,成为简捷、高效的现代中医。通过现代科技在更深层次对病情进行精细的检测、评估,以求更准确地认识和辨识病证。需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重视对整体的把握,确保中医的方向;又要重视局部的研究,避免整体研究的肤浅,将局部研究融入到整体研究中。秉承新旧理论多元包容,是中医学对待理论体系特有的一种方法学。

    拓展经验理论升华的途径

    中医理论源自于临床实践,是通过对医疗经验的提炼归纳总结而产生的;唯有医疗实践才是中医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发展的不竭源泉。需要强化实践,拓展医疗空间和途径;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总结新的知识和方法,形成新的学术思想;再经大量实践检验升华,善于思辨感悟地提炼出理论,并再将中医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也只有临床实践才能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理论。

    临床实践经验升华后的新见解、新理论,无不是对原有理论的提高、发挥,无不是对中医理论的丰富发展。强调临床实践对中医理论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中医学内在规律的基本特征。中医通过临床、理论、再实践、再理论,不断递进创新,这是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刘晨), 百拇医药(刘晨 江苏省监狱管理局江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