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823
编号:13571627
头高位联合导管前端漂移预防PICC置管颈内静脉异位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3
     【摘 要】 目的:探讨PICC置管过程中预防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方法。方法:將6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床头抬高15°~30°联合导丝后撤让导管前段漂移2cm的方法预防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导管送管到肩部时采取头部转向置管侧、下颌贴近肩膀的方法预防颈内静脉异位。观察比较导管的异位率及颈内静脉异位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两例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两例颈内静脉异位,1例对侧锁骨下静脉异位;两组在颈内静脉异位率、导管异位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PICC置管中可以采用患者更易配合、更简便的头高位联合导管前端漂移的方法预防颈内静脉异位。

    【关键词】 PICC;异位;颈内静脉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1]。国内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开展PICC置管术[2]。由于需外周穿刺, 穿刺危险小、创伤小、成该技术从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风险、创伤小,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静脉输液通道,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3]。随着PICC应用的增多, 与PICC导管相关的异常情况和并发症的研究和报道也越来越多[4]。PICC置管时由于不同患者血管解剖的个体差异可以导致导管的异位,临床常见异位有颈内静脉异位、锁骨下静脉异位、腋静脉、奇静脉异位等,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颈内静脉异位。有文献报道,PICC置管时有11.0%发生导管异位现象,其中颈内静脉导管异位占72.73%(占置管总数8.00%)[5]。PICC置管因其在静脉内走行较长,途经颈静脉、锁骨下静脉、左右无名静脉等会合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