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7年第13期
编号:13090903
镇静指数与镇痛指数联动实施精确麻醉的临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3期
     [Key words] Sedation index;Analgesia index;General anesthesia;Application effect

    如何准确判断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状态,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避免术中知晓或麻醉过深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已成为麻醉医师高度关注的问题[1]。联动麻醉深度指数的关键技术是兼顾镇静监测的基础上引入了镇静状态下的镇痛指数,从一定程度上监测机体对刺激性伤害的反应和量化麻醉药物的镇痛程度[2]。本研究通过监测镇静指数(IoC1)与镇痛指数(IoC2)联动指导和调控全麻患者的麻醉深度,并通过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脑功能、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探讨IoC1与IoC2联动指标的最佳活动区间,降低术中知晓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以接近或达到精确麻醉,进而为理想麻醉状态的实现提供可靠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400例,其中男193例,女207例。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BMI)为18~30kg/m2;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脑、肝、肾等疾病的患者;排除有精神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的患者;额面部有伤口或感染而无法粘贴电极的患者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