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8期
编号:13123617
分水岭脑梗死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5日 关海涛?周伯荣
第1页

    参见附件。

     神经内科临床上对于CBWI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内科保守治疗,二是药物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虽然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责任血管病因未除,无法纠正、挽救尚处在缺血区域的脑组织[13];介入治疗是介于内、外科治疗方法中间的新兴治疗方法,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其凭借创伤小、风险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短、安全性高等优点,逐渐在临床上应用[14]。

    对于临床上经头颅CT或MRI确定为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在内科药物治疗前提下,尽快完成血管评估,金标准为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责任血管,在排除介入治疗禁忌证的情况下,采用多模式血管内治疗手段,对发生急性闭塞主干血管行局部动脉溶栓、拉栓、抽吸术等处理;对主干责任血管狭窄,通过支架植入术或单纯球囊扩张术等,恢复血流,提高颅内灌注,改善症状。本研究介入治疗组患者经联合介入干预治疗,显著改善颅内低灌注,其肢体运动功能、精神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联合介入干预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稳定患者的精神状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