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0期
编号:12129560
生活状态对心血管病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0期
     【摘 要】 心血管疾病是大家都担心的问题,2008~200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显示: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中国死亡总人数的33%。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将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攀升。这对于家庭、公众健康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但是如果我们从日常生活上加以重视,完全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关键词】 心血管病;家庭氛围;工作压力;饮食习惯;营养结构;睡眠

    心血管疾病并非与生俱来,据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近二十年来,医学界对心血管疾病日益重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

    1 家庭氛围对心血管病的影响

    美国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公布了一份研究结果:他们对3265名心血管病人随访观察了23年,发现其生存情况与家庭氛围相关。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家庭氛围对心血管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将这些病人的家庭生活状况分为三组。A组是家庭氛围和谐美满者;B组是家庭氛围一般者;C组是家庭氛围不和谐者。研究结果表明,A组病人的生存年限最长,B组次之,C组的生存年限最短。原因主要在于,一般人患心血管疾病之后,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悲观和消沉情绪,当家庭支持系统缺失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问题。如果家庭生活美满,亲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会使病人坚强起来,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与疾病拚搏的信心。相反,家庭生活不幸者,会加重他们的悲观失望情绪,进一步动摇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种不良或恶劣的情绪会让病情恶化,这说明家庭生活环境的好坏对心血管病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 http://www.100md.com
    2 工作压力对心血管病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心血管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工作压力是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在心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以往多考虑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忽略了劳动过程中工作压力的作用。近年来包括不同职业人群、职业因素在内的各种工作压力在心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危害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激烈的竞争使人们面临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群与中等压力的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工作压力比较低的人群,这表明心血管病与工作压力有密切的关系,工作压力大引起血中游离脂肪酸和升血糖素的增加,同时通过中枢和周围神经递质作用,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久而久之引发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病。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高职业紧张度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监测,加强预防干预措施,使劳动者获得更人性化的职业环境,获得更高的健康保证。

, http://www.100md.com     3 饮食习惯对心血管病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并非与生俱来,不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它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比方说要意识到高盐饮食危害健康的严重性,饮食中盐的含量一定要少,要注意使用加碘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盐摄入量每人每日不超过5克。对于已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来说,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来阻止病变的进展,积极预防,从改变食盐量开始改变不良膳食习惯,戒烟限酒,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等,并且要积极改变多年来养成的厚味油腻的饮食习惯,讲求营养和平衡的膳食结构,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个健康的基本保障。

    4 营养结构对心血管病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是大家都担心的问题,2008~200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显示: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中国死亡总人数的33%。据估计,我国共有2.3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有专家预言,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将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攀升。但是如果我们从营养结构上加以重视,完全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正确地、尽早地评定心血管病人的营养状况,可以更好的辅助临床治疗,降低住院天数和病死率,改善预后。通过合理的营养结构来安排膳食、摄取人体所需并有益于心血管保护的营养元素,坚持长久的食用,这样能把心血管病维持到一个低水平发展状态。
, http://www.100md.com
    5 睡眠对心血管病的影响

    睡眠对健康人具有解除疲劳和恢复体力作用,然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睡眠中却可能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呼吸失调、甚至死亡等现象。有关专家进行过统计,美国每年在夜间约有37500人发生猝死,其中约88%的猝死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因此,了解睡眠中自主神经的功能活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常人的夜间睡眠以慢波睡眠开始,大约经历90分钟,由于网状结构的神经活动加强了,人就进入了快速动眼睡眠,这时人的骨骼肌松弛,自主神经活动加强。快速动眼睡眠大约持续20~30分钟又进入慢波睡眠,这样循环反复大约4、5次,然后快速动眼睡眠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结构逐渐破碎,这可能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对睡眠进行监测,以充分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夜间自主神经活动状态,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降低猝死率。

    参考文献

    [1] 余善法,张锐,马良庆,等.职业紧张测量工具研究.河南医学研究,2000,9(2):171-174.

    [2] Dickerson LW et al.Am J Physol,1993:264:R186~R196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9-175., http://www.100md.com(张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