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9697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李尚瑜
第1页

    参见附件(2830KB,2页)。

     【摘 要】 目的:观察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痊愈43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32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显著(x2=8.36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1.7%,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7.24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效果理想,可以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增强患儿抵抗力、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丙种球蛋白;小儿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循环IgA免疫复合物所引发的,临床表现为臀部和下肢可触及性皮肤瘀点或瘀斑、腹部疼痛、关节酸痛及肾脏损害等的综合征。本病多发生于小儿,典型者可见于儿童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后,大多数患儿小于10岁,男性常多于女性,虽然成人也可发生,但较少见[1]。我院自近年来采用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90年制定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标准。观察组60例患儿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6.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3d,平均6.1d;发病诱因呼吸道感染引起者32例,食物过敏引起者13例,寄生虫感染引起者8例,药物过敏引起者5例,原因不明者2例。对照组60例患儿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13岁,平均6.7年;发病至就诊时间1~18d,平均6.4d;发病诱因呼吸道感染引起者28例,食物过敏引起者14例,寄生虫感染引起者9例,药物过敏引起者5例,原因不明者4例。两组患儿从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诱因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寻找致敏原,清除感染病灶,驱除肠道寄生虫,避免可导致过敏的药物、食物及其他因素;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受刺激和损伤;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组胺药物(常用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阿司咪唑等)、维生素C、曲可芦丁等,对出血较严重者给予止血药(常用卡巴克洛、酚磺乙胺等)。观察组患儿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海口圣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H20053621)静脉注射,400 mg/kg•d,连续注射5d。两组患儿治疗周期均为2周,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观察,同时治疗2周后测定血小板计数及出血、凝血时间,检查便常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全身皮肤紫癜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血小板计数及出血、凝血时间正常,便常规检查正常;显效:全身皮肤紫癜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皮肤紫癜及伴随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较前好转;无效:全身皮肤紫癜及伴随症状基本无改善,实验室检查基本无改变。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n=60)43152096.7%

    对照组(n=60)321710181.7%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痊愈43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32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显著(x2=8.36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1.7%,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7.24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由于血管壁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近年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虽然该病可自愈,但经常复发,并有约5%的患者可死于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尤其该病多见于小儿患者,小儿机体免疫机能差、反应性强、肾功能未发育完全,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救治,往往出现各种并发症,产生严重后果。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可能为食物(鱼、虾、蛋、奶等)、花粉、药物(抗生素、阿司匹林、磺胺药等)、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疫苗接种、昆虫叮咬等作为致敏因素[3]。以上因素对某些人有致敏作用,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发生过敏性紫癜可能机理有:①速发型变态反应:致敏原进入机体与蛋白结合成抗原,刺激抗体形成,产生IgE,后者为一种亲细胞抗体,以其Fc分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而以其Fab分段与抗原相结合。当致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即与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激发了细胞内一系列酶反应,释放组胺和慢反应物质(SRS-A)。②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致敏原刺激浆细胞产生IgG(也可产生IgA和IgM),后者与相应抗原在血流中结合成小分子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血管炎症及组织损伤抗原-抗体复合物也可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促其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水肿和出血。③免疫力低下:该病多发于小儿,可能由于小儿免疫机能低下,免疫细胞发生及分布不完全,特殊免疫细胞容易对外界致敏物质产生过激反应,使得致敏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形成抗原,造成再次结合致敏。有关研究[4]发现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IgG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这也为免疫力低下成为重要致敏因素提供了依据。

    人血丙种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并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一类免疫球蛋白,其来源于人体血液,主要含有IgG、IgA等抗体活性成分,其能够显著提高机体对细菌、病毒、致敏原的抵抗能力,减少各种致敏原及感染性物质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刺激。人血丙种球蛋白具有良好的抗炎补体作用,可以调节患儿T细胞的活化作用,能够促进机体免疫细胞杀灭各种感染性物质,降低感染性物质结合产生过敏原抗原的可能性。同时人血丙种球蛋白还能够间接性的抑制磷脂酶A2的生物活性,降低机体对血管性炎症的表达能力,减轻血管内膜的炎性反应、促进微血管淤血的吸收[5]。另外,在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时,由于增强了患儿对各种致敏原的抵抗力、缓解了血管部分炎性反应,从而减少了治疗过程中激素的用量,避免发生激素副作用,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文中本研究根据是否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将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了两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3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