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16
编号:13677744
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5日 沈建峰
第1页

    参见附件。

     F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但是大量研究认为其与进食后胃底容受舒张发生障碍以及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胃肠激素以及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有关,同时临床普遍认为胃肠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3],因此促胃肠动力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而临床中促胃肠动力药物有很多,包括莫沙必利、多潘立酮、胃复安、西沙比利等,其中莫沙必利是新一代的胃肠动力药,为高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兴奋肠肌间神经丛节前以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并间接增加乙酰胆碱释放,加强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和收缩,从而产生上消化道促动力作用[4]。莫沙必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在口服后吸收迅速,并在胃肠道以及肝肾等局部组织中以较高的浓度存在,半衰期为2 h,所以在临床一般应以3次/d给药。

    多潘立酮即吗丁啉,是临床中常用的胃肠促动力药物,其是外周性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并可增加胃肠的蠕动和张力,促进胃排空,同时多潘立酮可增进贲门括约肌的紧张性,促进幽门括约肌餐后蠕动的扩张度[5]。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是在口服后吸收迅速,30 min内血药浓度便可达到高峰。在本组的资料中,对应用莫沙必利治疗的观察组和应用多潘立酮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同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吴启斌等[6]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与多潘立酮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