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9
编号:13760310
对内分泌肌病的病理及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9
     【摘要】目的对内分泌肌病进行病理和临床上的研究。方法对6例病例采用医学上常用的调查、检测、观察、研究的方法。结果6例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无力、发作性四肢麻木、肌萎缩、消度等症状,经治疗后5例发生病理变化,在临床上不同的病情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骨骼肌的损害与内分泌紊乱有关,临床内分泌病治愈后,骨骼肌病变也逐渐缓解。

    【关键词】内分泌肌病;病理;临床;甲亢性

    内分泌肌病的病理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激素分泌过高、过低或偶为分泌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在临床上表现的疾病种类通常有甲状旁腺功能障碍伴发肌病、甲状腺功能障碍伴发肌病、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伴发肌病等。本文对内分泌肌病病理和临床作出研究,对患者就诊和治疗效果都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0年3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4例来自省内。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28~52岁。病种包括: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性肌病、甲亢性肌病、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和尿崩症,各1例。
, 百拇医药
    1.2方法通过做肌电图(EMG)检查、T3、T4、血钾侧定确定每例患者均有诊断原发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依据;取左脸二头肌,采用液氮异戊烷快速冷冻进行病理组化检查;恒冷切片,组化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

    1.3研究目的对内分泌肌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探讨其病理,最后发挥研究报告对诊断及治疗的指导作用。

    2结果

    2.1病理特点对这6例患者都进行组化染色、肌活检、HADH-TR、HE、ATP醉染色、改良Gomori三色染色、PAS、油红O、NSE,ATP醉染色示型纤维受累为主,改良Gomori三色染色空泡区线粒体反应增强。观察发展这6例内分泌肌病的病理上,5例发生了变化,甲亢性周期性麻痹除有萎缩的肌纤维外,在正常大小体积的肌纤维内可见空泡及虫蚀样改变,并有核内移,受解部分肌纤维呈嗜碱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肌病显示两型肌纤维均受用;甲亢性肌病油红O染色示肌纤维内脂滴增多;尿崩症合并肌病之肌纤维分型以Ⅱ型纤维占优势;共同表现为不同程度肌萎缩,但未见明显变性坏死及核内移,肌纤维大小不等。另外1例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未见明显改变。
, 百拇医药
    2.2临床特点通过对6组病例进行观察研究,从临床表现上来看,这6例内分泌肌病均有无力、发作性四肢麻木、肌萎缩、消度的症状。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后发现5例普遍有中发作性肌无力的临床特点,研究认为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导致的。其中甲亢肌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T3、T4增高,产生心悸、易怒、多汗、怕热等甲亢症状。通过对6例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后发现有2例正常血钾型、低钾型显示正常,另外4例均显示肌原性损害,于是本院又对这4例进行肌酶谱检查,发现有1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血CPKZ 75 U/L,LDH 285 U/L,且有家族史,肌酶谱增高可能与肌纤维受累较重有关,该例改变是最重的,明显表现为肌肉萎缩,常大小肌纤维内有粉泡及虫蚀样改变,线粒体反应增强,PAS反应亦增强,研究认为异常线粒体增多所致,空泡形成则被认为是扩张的肌质网或其他结构。最后通过治疗后原发病和补钾后的病情都明显好转。

    3讨论

    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大部分内分泌肌病的临床表现为近端肢体无力,其次是痛性痉挛,该肌病可直接影响到人体肌肉,也可以间接影响,一般而言,临床内分泌病治愈后,骨骼肌病变也逐渐缓解。
, http://www.100md.com
    现在已确认骨骼肌的损害与内分泌紊乱有关,某些内分泌性肌病症状在临床表现突出。在许多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中,内分泌紊乱均伴有的神经肌肉症状,有的可危及骨骼肌系统。(1)甲亢性肌病是内分泌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分为急性甲亢性肌病和慢性甲亢性肌病,临床上慢性甲亢性肌病最易侵犯肩带和盆带肌,尤其是肩带,少数可累及延髓肌,引起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多见于中年患者,病情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肌肉无力、消瘦甚至肌萎缩,肌无力和萎缩多限于躯干和四肢肌肉对称分布。急性甲亢性肌病的患者会突然发生延髓麻痹、腹泻、呕吐、心房颤动和全身肌无力,表现为表情淡漠、咀嚼及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常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故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用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后症状缓解。(2)亢性周期性麻痹是一种较罕见的内分泌肌病,与原发性低血钾麻痹相比其改变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亢性周期性麻痹大部分发生在东方民族的男性患者,无家族性,其特点是间歇发作性的四肢弛缓性瘫痪,发作时肌张力减低,膝反射减弱或稍失,往往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发热、饱餐或高糖饮食诱发。

    综上所述,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如果当遇有以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症状者,排除外内分泌性障碍所致的可能性后,要及时就诊并及早治疗,以免病情更加严重。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洪冰聪,王志强,王柠,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表达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中的诊断价值.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年9月23日.

    [2]张丽枫.血浆脂联素和TNF-α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3月1日

    [3]白洁,张国辉,陈蓉,等.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江苏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老年病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9月20日.

    【收稿日期】2011-08-03, 百拇医药(胡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