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9
编号:13760343
新医改下如何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9
     【关键词】新医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

    近年来多个地区发生的儿童手足病、蜱虫等、世界各地均有蔓延趋势的艾滋病毒、重大灾害所产生的次生灾害以及目前全球正在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给我国的卫生防疫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让笔者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反思公共卫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刻不容缓的问题。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疾病对人类的危害,维护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防疫网络、妇幼保健网络问题,当前各级政府及为公共卫生提供管理与服务的各界管理者和服务者都应认真做出科学的思考和决策的行动。

    金寨县系国家级贫困县,资源匮乏、财力薄弱、灾害频繁、公共卫生资源严重不足,面对当前公共卫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新医改重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下,应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去积极准备和科学应对?使国家的重大决策能够真正落实,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能够实现。笔者结合笔者所在县实际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就新医改下中部地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 http://www.100md.com
    1调研情况

    1.1金寨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历程

    1.1.1建立期(1949~1965年)1951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乡设卫生委员,村设卫生员的要求。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县级卫生机构随之逐步建立,公社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保健站)相继成立,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初步形成。公社卫生院兼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及乡村卫生行政管理的功能,成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基础。

    1.1.2发展期(1965~1979年)在毛泽东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笔者所在县也培训了一批半农半医的农村卫生人员(“赤脚医生”),成为当时重要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队伍。保健站、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成为当时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

    1.1.3变革期(1979年~至今)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开始探索以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的一系列方针路线,建立了初期的农村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1985年笔者所在县也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卫生医疗领域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的提出不仅系统总结了以前的研究,还为今后的改革构建了崭新的框架。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笔者所在县医药卫生改革也全面开展。
, 百拇医药
    1.2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1.2.1全县23个乡镇卫生院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88人,其中医生342人,护士132人,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4人。2008年度,乡镇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99人,初级职称450人,中级技术人员均严重缺乏,医改后乡镇卫生院人员紧缺,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1.2.1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松散三级保健网络间的协作无竞争,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不健全,村卫生室形同虚设。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临床业务量加大,乡镇卫生院更是重医轻防,不能很好的起到防疫妇保的中间枢纽作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资不强,呈现龙头作用削弱的状况,防保工作难以有效落实。

    1.2.3投入不足地方辅助配套政策不够、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与农村人群卫生保健需求差距较大。不能提供更为有效而安全的防保与就诊服务。从而使笔者所在县公共卫生、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爱国卫生以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相对薄弱,影响了卫生职能的充分发挥,造成公共卫生防控工作形势严峻,由于村医待遇较低,导致脱岗离职、村医变动较为频繁等现象时有发生。
, http://www.100md.com
    2对策

    2.1必须统一思想、明确使命新医改不仅是卫生系统内的改革,更是全社会的改革,涉及层面广、影响范围大,惠及每一个公民。应由县政府主导、卫生局实施,倾向基层、全县覆盖、均等化、公益性,推行管办分开,努力健全医药分开的新型医药卫生管理服务体系,这就需要各乡镇各部门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以达到各级认真履责,全民和谐共享的目的。

    2.2必须抢抓机遇、创新机制

    2.2.1实行多元化卫生服务,需要及时配套相关政策为有利于新医改政策的贯彻落实,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就公共卫生项目落实,各项工作的运行监督,管理服务、经办效能;乡镇卫生院改革和乡、村药品供应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有力指导改革工作。

    2.2.2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全力统筹各方力量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改委、财政、建设、国土、人事、社保、民政、编制、宣传、食药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在统筹各方力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服务机制及管理机制,从而逐步建立起符合笔者所在县实际的具有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等功能的新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百拇医药
    2.2.3完善法制化管理,需要建立培训制度笔者所在县基层卫生人才数量、质量远远满足不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尤其是全科医生、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县应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盘活现有医疗卫生系统人才资源,返聘退休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医疗卫生系统专业技术力量等,并尽快建立卫生人才的引入机制、培养培训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训规划,采取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到城市大医院进修、高校学生群体纳入基层合格人才储备库培养建设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安全、适宜的卫生服务。

    2.2.4公共卫生服务的良性发展,需要健全完善监督评估机制有效利用农村有限的卫生资源,探索多元化的卫生服务形式。需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开展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实行卫生人员自由执业和多地点执业制度,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乡村卫生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等。这就需要及时健全卫生服务监督、考核评估机制,统一规范,制定标准,严格监督,并认真落实考核评估制度,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的良性竞争及各部门共同依法依规协调管理。
, 百拇医药
    总之,笔者所在县应从长远规划、强化预算、整合资源、确保投入,政府投入应及时纳入财政预算,并多举措确保提供相关的财力保障,各乡镇各部门应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积极主动的共同整合相关资源投入到新医改的各项工作中,并应健全卫生、计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和管理网络,强化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更好的服务全县人民,提高健康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步骤,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更有利于“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作为这项工作的实施者、服务者,为不辱使命,笔者所在县工作人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更多的思考、更高的追求,更快的行动,更优的履责,共同努力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收稿日期】2011-08-05, 百拇医药(祝尊坤 卢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