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1期
编号:13248918
王永炎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总结(4)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期
     6.1 风邪为室性期前收缩的重要病因

    室性期前收缩在中医学中,多归于心悸病范畴,病因多见于外感六淫、七情失调、病后体虚等,病性多属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之证,且以虚为本,其中,本虚指的是心之气、血、阴、阳亏损,标实指的是瘀血、寒凝、痰浊等病邪;经过多年临证实践王永炎教授在历代医家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风邪在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病中亦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对室性期前收缩中医认识的补充和升华。《素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心血气虚,内风泛越。风阳内扰则心悸不寐,心悸荡漾……宜采用养血熄风之法。”指出风邪致病具有起病急而变化快的特点,与心悸的表现非常相似[22]。故强调,在室性期前收缩的中医药治疗中,应重视风邪的病因,用药上应加入熄风之剂。

    6.2 心阴不足、风动心络为室性期前收缩的病機之一

    追本溯源,风邪之所以可以扰动心络,其根本原因在于本虚,王永炎教授认为:心阴不足最易生风,故提出心阴不足、风动心络为室性期前收缩不可或缺的一类病机。同时指出,在心阴不足、风动心络的基础上,可兼见痰、瘀、热,然而正虚 ......
上一页1 2 3 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