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79936
可溶性Fas检测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李金梁 杨兆颖 伍海安 孔俭
第1页

    参见附件(1826KB,2页)。

     3 讨论

    近年研究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3-4]由易损斑块破裂引起的心脑血管病事件远远多于单纯血管狭窄引起的事件。随着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寻找能反映不稳定斑块特点的敏感特异性标志物尤其是血清学指标,以早期预测冠心病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Fas抗原主要表达于激活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的表面,与FasL结合后介导细胞的凋亡。sFas是由Fas抗原在转录水平的不同拼接而成,游离于血清中,可阻断Fas配体传导的信号。Boylle JJ等[5]提出sFas增高介导的VSMCs凋亡增多,纤维帽张力下降可直接导致斑块破裂,参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另有研究发现[6]冠心病患者sFas水平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使动因素,由于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受抑制造成T淋巴细胞自身持久及过度活化,一方面加速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7],促使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另一方面可能造成斑块内细胞成分的破坏,致斑块不稳定[5],从而导致冠脉事件的发生发展。

    本实验显示,AMI组和UAP组sFas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较稳定性斑块炎症反应活跃,sFas作为血清炎性标志物,在ACS患者(包括AMI和UAP组)中的水平明显增加。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其水平更高,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在3个月的近期随访中,观察到冠心病患者在住院后3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高。且在AMI组、UAP组和SAP组总呈明显梯度差异,说明sFas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因此我们可预测高水平的sFas可能代表斑块的不稳定状态。提示其可能作为冠心病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的敏感血清学指标,具有很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Hansson GK.Immune mechanisms in atherosclerosis[J]. Arter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1,83(3):361-366.

    [2]Han DK,Handenschid CC,Hong MK.Evidence for apotosis in human atherogenesis and in a ral vascular injury model[J].Am J Pathol,1995,147(2):267-277.

    [3]Boyle JJ.Macrophage activation in atherosclerosis:pathogenesis and pharmacology of plaque rupture[J]. Curr Vasc Pharmacol,2005,3(1):63-68.

    [4]Saam T,Hatsukami TS,Takaya N,et al.The vulnerable or high-risk,atherosclerotic plaque:nonivasive MR imaging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assessment[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