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385139
加速康复外科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54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7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常规干预,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ERAS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胸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胸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9.02±2.48)、(1.33±0.67)、(3.14±0.86)、(2.73±1.59)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03±2.69)、(2.61±0.74)、(5.13±0.98)、(3.76±1.81)d;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8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RAS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 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加速患者康复。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食管癌根治术;胃肠功能;炎性因子

    丹麦外科医生Kehlet最早提出了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 它指围手术期间使用已证实且有效的疗法, 使患者相关并发症与手术应激状况降低, 使患者术后更快康复, 其主要措施包含减少手术操作创伤、强化术后护理(如手术后可适当运动、及早进食等)、快速通道麻醉(fTrA)、最佳镇痛技术等相关具有循证医学证明围手术期相关优化处理方法[1]。因此, 本文通过分析ERAS理念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炎性因子影响, 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54例食管癌根治術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7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常规干预,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ERAS干预, 具体如下。

    1. 2. 1 术前准备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1 d晚上开始禁食水, 常规灌肠, 术前不补充碳水化合物, 常规留置胃管。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由主管医师与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行有针对性的ERAS相关宣教, 手术前6 h禁食, 2 h禁水, 手术前2~3 h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术前不灌肠, 不采用麻醉前用药, 不留置胃管。

    1. 2. 2 麻醉方式 对照组使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使用硬膜外结合全身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相结合。

    1. 2. 3 手术中处理 对照组患者胸部后外侧常规切口, 不限制液体入量, 不进行保温措施。观察组患者具体为:①结合腔镜微创技术的手术, 术中尽量减少对胃部刺激, 充分保留胃网膜血管, 对胃切缘及吻合口的可靠缝合;②对输液数量与速度进行控制, 限制含钠晶体液过度输入;③保温措施:对患者输注液体要先进行加温处理, 使用温水冲洗胸腔, 手术中维持患者体温在36℃;④术中尽量缩短麻醉时间。

    1. 2. 4 手术后处理 对照组患者镇痛、进食与输液等均按照传统方法, 以静脉营养为主, 第7~9天行上消化道造影排除吻合口瘘后, 开始进食流质饮食;观察组具体为:①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法, 术前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超前镇痛, 关闭切口时应用罗哌卡因进行切口浸润麻醉, 减少阿片类止痛药物的应用。②术后第1天即下床活动及功能锻炼。③早期进行肠内营养, 术后第1天即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500 ml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 第2天予以1000 ml, 第3天予以1500 ml, 第4天行上消化道造影排除吻合口瘘且胃肠排空动力良好后, 开始进食流质饮食, 第5~8天逐渐增加流质饮食量, 给予防误吸指导。④手术后第1天拔除导尿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胸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IL-6、IL-10、TNF-α及IL-8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患者手术后IL-6、IL-10、TNF-α及IL-8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胸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9.02±2.48)、(1.33±0.67)、(3.14±0.86)、(2.73±1.59)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03±2.69)、(2.61±0.74)、(5.13±0.98)、 (3.76±1.81)d;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手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手术后, 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8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患者组织受损程度一般是经过炎性反应含量表征, 机体细胞因子的表达含量改变情况可直接反映患者术后体内炎性反应情况[2]。细胞因子包含抑炎性因子与促炎性因子两类, 其中促炎性因子为参与免疫应答、介导炎性损害主要细胞因子, 机体内部“抑炎和促炎”因子不平衡造成患者炎性反应升级。TNF-α、IL-8与IL-6为促炎性因子, 在围手术期内可对T淋巴细胞增殖进行调控, 诱导T淋巴细胞与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 组织受损程度和其表达含量为正相关, 同时促炎性因子间互相影响组成很多正反馈环, 导致机体出现炎性级联效应反应[3, 4]。而IL-10可对巨噬细胞抗原提呈与细胞活化有抑制作用, 同时抑制免疫应答[5]。, http://www.100md.com(刘建)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