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16期
编号:12870228
ICU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6期
     【摘要】 目的 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进行全面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中, 其中有28例发生腹泻的时间<5 d, 占23.33%;48例发生腹泻的时间为5~10 d, 占40.00%;44例发生腹泻的时间>10 d, 占36.67%;有19例腹泻患者应用抗生素的时间<5 d, 感染率为15.83%;69例腹泻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10 d, 感染率为57.50%;32例腹泻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10 d, 感染率为26.67%;其中有69例患者为一联用药, 感染率为57.50%;18例患者为二联用药, 感染率为15.00%;33例患者为三联或者超过三联用药, 感染率为27.50%。结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 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抗生素;腹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40

    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加上我国临床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一旦 ICU患者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则会导致患者病情有所加重, 且治疗难度明显加大[1]。本文对 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选取2013年10月 ~2014年 12月本院 ICU 120例发生抗生素腹泻患者, 统一查阅且登记患者的病例。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完成分类。其中男65例, 女55例, 年龄31~80岁, 平均年龄(59.32±16.33)岁。

    1. 2 方法 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对抗生素联用方式构成、抗生素使用时间、腹泻开始时间进行调查分析, 并探讨其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性。

    2 结果

    2. 1 患者入院到发生腹泻时间的情况 120例患者中, 其中有28例发生腹泻的时间<5 d, 占23.33%;48例发生腹泻的时间为5~10 d, 占40.00%;44例发生腹泻的时间>10 d, 占36.67%。

    2. 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抗生素使用时间的相关性 120例患者中, 其中有19例腹泻患者应用抗生素的时间<5 d, 感染率为15.83%;69例腹泻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10 d, 感染率为57.50%;32例腹泻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10 d, 感染率为26.67%。

    2. 3 腹泻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的相关性 120例患者中, 其中有69例患者为一联用药, 感染率为57.50%;18例患者为二联用药, 感染率为15.00%;33例患者为三联或者超过三联用药, 感染率为27.50%。

    3 讨论

    通过分析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得知, 患者肠道内抗菌谱的浓度与腹泻的频率有着一定的关系[2]。特别是在机体代谢过程中无法完全分泌以及完全吸收的抗生素进入胆汁后则会出现腹泻症状。例如头孢曲松药物, 由于其是通过胆分泌代谢才获得全面消除, 其造成腹泻几率高达10%~40%[3]。另外, 相对于阿莫西林来说,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比较容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4]。而不合理应用抗生素、重复抗菌治疗、治疗疗程等均是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因素。大环内酯类、内酰胺类药物会出现量效的相关性, 若大剂量使用抗生素、长时间使用, 则会出现较大的危险性, 患者具有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5]。据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得知, ICU病房患者在使用广谱类抗生素引起腹泻的几率为10%, 其中有1%的腹泻患者会出现假膜性肠炎[6]。因此, 医护人员在给予ICU患者使用抗生素时应该重视给药方法。抗生素造成腹泻具有较多的类型, 加上其有着相对复杂的作用机理。目前, ICU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肠炎性腹泻、渗透性腹泻、运动性腹泻、分泌性腹泻、吸收障碍性腹泻等类型为主。通常是因为肠道内正常微生物受到不同因素的破坏, 从而大量增生致病微生物, 出现菌群结构组成的情况[7]。一般在完成治疗后即能正常恢复菌群结构, 不会发生临床不良反应。但是一旦菌群改变造成肠道失去抗药性时, 腹泻则会以不同形式呈现。医护人员应该全面ICU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致病因素, 尽量将其他敏感药物停止使用。若疾病需要, 要采用米雅、金双歧、丽珠肠乐等生物制剂给予治疗, 加快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速度[8]。若患者为念珠球菌感染, 则采用大扶康给予静脉滴注或者制霉菌素给予口服。如果患者腹泻症状较为研究, 要重视补钾补液,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通常情况下,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在1.99%~23.70%。据相关文献[9]数据指出, 在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促进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明显降低。若抗生素使用时间>5 d, 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腹泻发生率。所以, 临床对于抗生素使用要严格控制, 如果患者感染症状不严重, 应该尽量防止频繁更换抗生素, 并尽可能减少使用抗生素的时间。

    医生在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后, 合理指导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不然病菌会不断繁殖, 且涉及脑部、肺部、肝部等重要器官, 严重时会造成脑脓肿、肺脓肿、肝脓肿等疾病[10]。临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主要体现如下:①抗生素大量使用出现的毒副作用较强, 对身体产生直接的伤害, 特别会严重伤害儿童的听力;②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细菌出现耐药性, 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药物治疗效果, 需要加大药物剂量, 严重的会出现无效的情况;③抗生素滥用会导致人体内正常细菌明显杀灭, 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④抗生素造成的过敏反应较为严重, 且会出现威胁人类生命的情况。通过分析临床使用抗生素的原因以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得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抗生素滥用的情况:①明确用药指征, 对于病原菌及时明确合理的选择抗生素;②抗生素选择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尽量选择同一种药物;③要符合疗程够、剂量足的特征, 这样不但可确保治疗效果, 还能避免疾病复发或者病原菌产生耐药性;④对既往用药反应进行了解, 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 ⑤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 对于常规感染患者, 要给予口服治疗, 对于肌肉较重的患者, 要采用肌肉注射给药治疗, 严重的选择给予静脉输液治疗[11];⑥谨慎换药, 避免出现随意减量或者增量、随意加药或者改药等情况。, http://www.100md.com(宫小慧)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