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61072
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5日 李晓玲 韩传映 吴春芳 屈伟光 况红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通过对本组38例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我们有如下体会:首先,注重一个“早”字,早辨别、早干预、早插管上机、早撤机,如患儿出现以下五项中的一项并出现乳酸明显升高,即应早给予机械通气:a. 休克发展迅速;b. 出现眼球震颤、双眼上翻、频繁肢体抖动、意识障碍等脑干症状;c. 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节律不规整;d. 末梢循环不良,皮肤大理石纹或皮疹,同时出现心率增快;e. X线渗出性改变进行性加重等。早期呼吸支持可明显缩短上机时间,有利于尽早撤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感染,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及改善预后[7]。部分患儿神经系统损害以意识障碍、呼吸节律改变为表现,临床上可见呼吸浅慢、抽泣样呼吸、叹气样呼吸,系病毒侵犯脑干、导致中枢性呼吸障碍所致,及时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使之维持正常氧饱和度和水电解质平衡,有助于疾病恢复。其次,注重一个“细”字,观察患者要心细、认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分秒必争。选用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参数,本组病例我们采用压力控制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SIMV+PSV)模式,无自主呼吸及严重肺出血时应用压力控制模式(PCV),适当保留患儿自主呼吸,有利于及早撤机拔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