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94874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25日 方万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诊治的符合诊断标准小儿急性支气管炎200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100例,西医治疗组10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8.00%,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83.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应用中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发挥各自优势,内外兼治,有效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发病较为多见[1],由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以反复发生,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往往因反复应用抗生素而导致药物疗效下降,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2]。以咳嗽、咳痰、咯痰不畅, 或有气喘哮喘、痰性黄粘、不易咳出,或有发热, 或咽痛、口干、便干、舌红、少津苔薄或薄黄腻为辨证要点。西医诊断标准: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 听诊双肺呼吸音粗, 有时可听到少许湿性啰音, 胸片提示患儿双肺有不同程度的纹理增粗。

    1.2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诊治的符合诊断标准小儿急性支气管炎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2~13岁;2~5岁106例,6~10岁64例,11~14岁30例。病程0.5~2 d,平均病程1.2 d.

    1.3方法

    1.3.1分组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100例,西医治疗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上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2西医治疗应用抗生素头孢他定静脉滴注,剂量按每天100 mg /kg 计算,将其溶于100 ml 生理盐水中,加入抗病毒药病毒唑,剂量按每天10~15 mg /kg 计算,2次/d,5 d为1个疗程。

    1.3.3中医治疗麻黄,杏仁,生石膏,金银花,黄芩,鱼腥草。鼻塞、喷嚏、鼻痒等过敏症状者加蝉蜕、白鲜皮、辛夷、白蒺藜;痰黄稠加瓜蒌、川贝母;咳嗽、气急加葶苈子、枇杷叶;咽痛咽痒加连翘、牛蒡子。

    1.3.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 治疗5 d内咳嗽症状及体征消失, 肺部呼吸音粗糙或啰音消失。好转: 治疗5 d内咳嗽有明显好转, 肺部呼吸音粗糙或啰音消失, 痰量减少。无效: 治疗5 d, 仍有咳嗽或肺部呼吸音粗糙或啰音未消失。

    1.3.5观察内容观察两组病例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喇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

    2结果

    2.1观察内容观察两组病例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喇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统计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表1两组观察内容(x±s)

    观察内容中西医结合组西医治疗组退热时间(h)12.18±8.6520.34±10.23啰音消失时间(d)4.00±1.05.80±1.9咳喇消失时间(d)3.30±0.75.30±1.3胸片恢复正常(d)4.90±1.27.20±2.0注:经统计分析,两组观察内容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临床疗效对两组病例治疗5日后依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具体见表2.

    表1两组临床疗效(n,%)

    组别例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1006830298.00西医治疗组10047361783.00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3],病原为多种病毒或细菌,或为混合感染,许多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体,在呼吸道感染的5周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组胺,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气管痉挛,激发或加重咳嗽,甚至出现哮鸣和气急的症状。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即中医外感咳嗽, 《河间之书 咳嗽论》[4]曰:“ 寒、暑、燥、湿、风、火六气, 皆令人咳嗽”。多为感受外邪,肺失清肃而发病。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较差,加之小儿寒热不知自调,难以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故在冬、春气候多变之时,最易为六淫之邪侵袭。不论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肺必首当其冲,致使宣降失常。

    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麻黄宣肺解表,止咳平喘,生石膏清宣肺热,二药相制为用,既能宣肺,又能泄热; 杏仁祛痰止咳平喘; 金银花、黄芩、鱼腥草清热解毒,泄肺热。诸药合用,共奏辛凉宣肺、清热泄肺、止咳平喘之功。现代药理证实: 麻黄能抑制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有发汗解热、抗炎、抗过敏功能,能抑制组胺释放、镇咳、平喘和化痰[5]。

    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8.00%,优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83.00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