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0913
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3~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现状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张海泉 陈艳
第1页

    参见附件(3048KB,3页)。

     【摘要】 目的 了解白碱滩区3~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9年至2010年我区属幼儿园3~6岁儿童805人的血常规及血清铁蛋白资料。结果 805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为10.7%,少数民族儿童与汉族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碱滩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总体较低,少数民族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儿童,与其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密切相关,应对其家长宣教科学育儿知识,平衡膳食结构。

    【关键词】 少数民族;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饮食习惯

    

    作者单位:834009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1]。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儿童的比率非常高,是一种常被家长疏忽的常见病。它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减慢、智力发育落后、行为偏异、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尤其对婴幼儿造成智力损害常常是不可逆转的。为了解本区儿童(主要是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特点,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本区2009年至2010年辖区内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缺铁性贫血的普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至2010年辖区内幼儿园3~6岁儿童805名,其中男421人,女384人,少数民族儿童213人,汉族儿童592人。

    1.2 试剂和仪器 仪器选用希森美康10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罗氏2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为希森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样本分析前仪器用质控品进行质控。

    1.3 方法 采用静脉血2 ml,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1.4 诊断标准 血常规Hb<110 g/L,MCV<80fl,MCH<26pg,MCHC<0.31[1],并结合血清铁蛋白测定诊断儿童缺铁性贫血[2]。

    1.5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婴儿期的喂养及辅食添加时间和种类,儿童的饮食习惯,家长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害认知情况,疾病情况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白碱滩区36岁男女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分别为11.4%和9.8%,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发病率以3岁组最高,6岁组最低。少数民族儿童总发病率为19.7%,明显高于汉族儿童的7.4%,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白碱滩区805名3~6岁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例,%)

    年龄(岁)

    男童女童

    检测人数贫血人数贫血发生率检测人数贫血人数贫血发生率

    31281814.11051514.3

    41421611.3134128.9

    56151149.3145117.6

    总结4214811.4384389.8

    白碱滩区805名汉族和少数民族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例,%)

    汉族儿童少数民族儿童

    检测人数贫血人数贫血发生率检测人数贫血人数贫血发生率

    592447.42134219.7

    3 讨论

    3.1 本文白碱滩区805名男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分别为11.4%和9.8%,低于1999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报道的2~14 岁男女IDA发病率分别为19.90%和16.59%的水平[3]。男童女童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地区儿童营养状况较为良好,幼儿园膳食管理规范,膳食结构相对合理,贫血发生率较低。本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社会及家庭对儿童营养较为重视,这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2 此次调查的805名儿童中包括汉族儿童592名,少数民族儿童213名(主要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少数的蒙古族、回族),汉族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为7.4%,少数民族儿童的发病率为1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如下:①多数少数民族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的危害认识不足。②相对特殊的饮食习惯。新疆地处偏远、寒冷干旱,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为主的游牧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独特的饮食习惯,喜欢喝奶茶(抑制了铁的吸收),以馕、拉面及牛羊肉为主要食物,缺乏蔬菜水果及杂粮,饮食结构相对单一,铁元素的摄入受到影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有关研究表明,以杂粮、肉类、奶类和蔬菜水果均衡搭配的饮食结构,贫血的发生率最低,肉类食用量高的人群中贫血的发病率并不一定低[4]。③先天储铁不足。少数民族孕母相对特殊的饮食习惯导致胎儿从母体获得的储存铁减少。④生长发育因素。儿童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倍数更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导致缺铁。由此可见,本区少数民族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儿童,与其饮食习惯及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3.3 儿童缺铁性贫血重在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提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水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4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