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0期
编号:12120920
浅析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0期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

    作者单位:47600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总供应点,也是医院污染物品的集中点。临床的各种治疗器械及敷料包要经过供应室分类、清理、包装、高压灭菌后发放到各科使用,护士在处理这些物品时面临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直接威胁着护理人员的健康,因此,消毒供应室护士应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各种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环境因素 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散发出的热力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健康造成影响;洗涤工作是供应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工作人员亦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冷水,寒冷、潮湿也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每日把各科室回收来的布类、器械等物品统一在回收间再分类、整理清点,造成回收环境的污染,尤其是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脓液、唾液、引流液的致病菌可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回收间的环境及空气污染。制作各种敷料、棉球等纤维粉尘到处飞扬,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损坏呼吸系统的功能。另外,供应室存在各种噪声污染源,高压蒸汽灭菌器工作室发出的噪声,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可造成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1.2 针刺伤及刀割伤 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被针头、刀片、剪子等锐器刺伤。而针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多、最深的锐器,健康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等,特别是 HBV 传染性更强,针刺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 HBV。1.3 烫伤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时应持证上岗,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在高压灭菌后取包时经常有被烫伤的危险,在擦洗消毒锅内室时头部容易烫伤。

    1.4 化学因素 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污染区的处理,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经常接触此类化学物品会引起眼结膜烧伤、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和痉挛、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和皮肤损害等;干热灭菌凡士林、石蜡油时散发的气味非常刺鼻,长期吸入会导致呼吸道损害甚至致癌。

    1.5 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严重性认识不足,护工的素质较差,消毒人员的专业知识急待培训;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缺乏,对疾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认识不清,不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导致感染隐患的发生。

    2 防护

    2.1 环境因素 对室内高温、寒冷、潮湿、噪声、粉尘等可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消毒间使用空间尽量宽敞,可安装排风扇及空调,有条件安装消音设备;冬季尽量用热水洗涤,戴橡胶手套,有条件可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尽量减少手工清洗;在制作敷料、棉球时,设独立空间,工作人员戴口罩。

    2.2 针刺伤 器械回收后分拣时应细致、认真,将缝合针、刀片、锐器逐一挑出,单独处理,戴防护手套,不可用手直接触摸,还应选择加厚、耐用型手套,手套出现破漏时应及时更换;刷洗器械时要戴双层手套、眼罩,穿防水围裙、隔离衣;刷洗器械时速度应避免过快,发生针刺伤时应将血液挤出,及时处置伤口,做必要的检查、预防工作,并及时上报感染科室登记备案。

    2.3 烫伤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时,人应站在锅门背后,取消毒包时应穿长袖及无菌衣,可戴隔热及无菌手套;开放蒸汽阀门时身体应躲开阀门开口处,防止压力过高蒸汽喷向脸部;清洁灭菌器内室时应在锅内室温度下降至接近室温的情况下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2.4 化学因素 正确合理的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器械、物品,消毒液要随时盖上盖子,操作时要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手套、面罩等;设立一间独立干热灭菌室,安装排风扇,灭菌期间关闭门窗,程序结束前尽量避免进入灭菌室;凡士林厚度<1.3 cm,石蜡油<0.635 cm,避免过厚过高液溢出产生大量烟雾,而影响灭菌效果。

    2.5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自觉地把防护措施用于日常工作中,减少不安全隐患发生。工作人员在回收过程中要求戴口罩、帽子、手套,出供应室时更换外出衣、外出鞋;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尿液、脓液以及体内有各种引流液器械时戴手套,并且要及时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感染;清洗污物时除戴口罩、帽子、手套外,还要穿防护服或防水围裙、专用鞋,带护目镜或面罩;室内要保持通风换气,工作人员注意手卫生;在各项操作中应按流程执行,改变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时都能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教育,重视职业暴露不安全因素,掌握伤后挤压出血、清洗、消毒、登记上报的处理程序,必要时注射疫苗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2.6 加强设备检修工作 对科室不安全设备应及时维修,排除高压灭菌器故障,防止爆炸。通过宣传教育使供应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得到提高,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安全、有效地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确保供应室人员身体健康。

    3 小结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的重要部门,也是医院感染的重点,应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督促工作人员坚持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中发生针刺伤及锐器伤,有效降低职业危害,防止感染发生,不断改进操作水平,推进医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张红玉,魏淑玲.护士职业危害及其防护.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1):105106.

    [2] 芦慧.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与对策.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841842.

    [3] 宋云连.供应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7,17(1):6869.

    [4] 周海林.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吉林医学,2009,30(16):18591861.

    [5] 李素芬.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857859., 百拇医药(白淑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