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089791
临床教学路径在肾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王臻
第1页

    参见附件(2189KB,2页)。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延续,是帮助护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也是护生走进临床初涉社会的特殊阶段。认识临床护生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对应引导、实操,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和急救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临床路径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时间的、有序的、有效的照顾,以控制质量和经费[1],正被广泛应用与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中。为了提高护理带教质量,我科创新带教模式,把临床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本科护生的临床带教,进行了试验性的探索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84例,随机分42例为对照组,42例为观察组。实习时间为4周,均由本科学历或主管护师以上老师带教。两组护生在年龄、学历、在校表现、成绩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带教,实验组按教学路径带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施为:护生入科—入科介绍—各班老师带教,跟班不跟人,教学内容按实习大纲随机完成。观察组为了保证临床教学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特异性,在充分了解实习大纲的要求上,由护士长组织各带教老师,针对实习大纲要求和本科护生的特点,编制了肾内科实习教学路径图,对护生进行临床带教。

    1.2.1 成立培训路径实验小组 由护士长、主管护师组成,负责收集资料、制定表格、实施、评价效果。

    1.2.2 确立评价标准理论、操作、综合素质评分,工作主动性,培训满意度。

    1.2.3 制定培训路径计划 ①收集资料,分析以往的临床培训资料。征求护士长、主管护师意见,采取好的建议,初步拟定培训路径内容。②制定培训路径计划。路径图的内容包括,时间、内容、方式、效果评价、带教老师等几部分组成。路径图。主要内容和时间如下:①入科1~3 d,熟悉病房环境设施、规章制度、人员结构、护士素质、护理工作制度(特别强调三查七对)、带教老师对同学进行全面评估;②入科4~7 d,了解各班工作流程、本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整体护理概念、护理程序、在护生跟带教老师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理论并学会与患者沟通;③入科第2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本科常见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活检、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能独立完成某些护理操作,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腹透换液、腹透管护理、导尿等。能独立接待新患者,进行评估;④入科第3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让护生独立参与各种护理实践,选择1~2个患者实施全方位整体护理;熟悉本科室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微量泵、输液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能配合医生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⑤入科第4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护理文书书写,院感知识培训,参与医护查房,了解单病种国内外现状,并参与科内业务学习和专题讲座,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理论操作考核以及出科前总结评价。

    1.2.4 实施 临床教学路径的实施,护生初入科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负责环境、内容介绍,并对护生进行理论基础、操作能力等进行评估,并由本科或主管护师以上老师带教,带教落实到人,落实到班,分床管理患者。每位护生由带教老师按临床教学路径图上的教育时间、内容、方式进行讲解、示范、指导,已执行的用蓝笔打“√”,未执行的用红笔打“×”并签名,且带教老师要及时与护生讨论沟通,了解护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及其需求。如有变异要对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直至达到预期目标。护士长与教学组长定期检查带教情况并评价护生是否完成实习大纲的要求。

    1.2.5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护生在培训结束后护理部考核的理论,操作成绩,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操作、微机操作能力,文书书写能力,以及科室医、护人员对其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设定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培训结束考核情况,见表1。

    2.2 带教满意度两组护生带教满意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临床教学路径能提供有时间、有序、有效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护理临床教学路径表的运用,使临床教学日渐规范化,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护理临床教学路径表的使用,使带教老师教学目标明确,十分清楚我要“教什么”,明白护生在本科实习期间需学习和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然后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临床教学,提高了带教效率和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使临床教学日趋规范化。而护生方面,来到病区即知道本科对她们实习的具体安排及要求,使护生明白来这里“学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有种被重视、被接纳的感觉,消除了护生的陌生感,明显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故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路径表应注意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更新。

    3.2 保证了护理质量 通过规范化培训,护生对护理职业内涵有一定的认识,加深了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护生工作的自主性、自律性。她们在护理岗位上执行规章制度、基本操作、书写护理病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言行以及加强理论基础等方面,都较以往实习护生明显增强。使护理工作按流程实施,依制度落实,较好地保证了医院、护理用人

    和临床护理质量,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改善。

    3.3 提高了护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临床教学中,十分关注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科护生理论知识较全面,但动手能力较低,且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操作的思想;恰恰护理学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1]。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安排2周的时间,给本科护生独自分管病床,使她们进入职业角色,增强责任感。这2周均由本科主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根据每位护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综合能力训练,如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辨证施护能力、病历书写能力、应急能力等,使每位护生的综合能力均得到提高。

    3.4 临床教学路径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素质 临床路径流程强调的是最佳,保持最佳的前提是带教老师自身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精通本学科知识[2],这就促使老师自觉地学习,加强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带教质量的提高。再者,护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其与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老师在帮助护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改变了传统带教中老师安于现状,业务水平停滞不前的现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8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