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91834
舒适护理对普外科围术期患者睡眠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张兰林 王剑
第1页

    参见附件(3489KB,3页)。

     2.2.1 术前心理舒适护理

    围术期患者术前较为突出的心理特征一般表现为恐惧、焦虑。大多数患者因对手术心存顾虑,对治疗缺乏信心,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而焦虑又是心理性失眠的重要因素,如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恐惧、焦虑情绪,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的康复。因此,术前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尤为重要。首先要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的病因、手术过程、治疗方案、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如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肠蠕动,能减少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缓解或消除恐惧、焦虑情绪。其次,告知患者术前焦虑的程度与手术效果,预后恢复的快慢都有很大的关系。轻度焦虑者,手术效果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睡眠质量的好坏与焦虑程度呈负相关。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对手术的积极配合,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保障。

    2.2.2 术后心理舒适护理

    术后患者由于受手术创伤、活动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烦躁、抑郁情绪。而抑郁可导致网状内皮系统活动增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REM睡眠减少,睡眠阶段更换频繁及夜间醒来次数增加[3],睡眠效率降低,日间功能障碍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术后要积极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烦躁、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抗病能力。术后24 h内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情况,让患者少一份担心,多一份放心,在心理上得到支持与鼓励,有利于安抚情绪,缓解紧张、焦虑情绪。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安慰和疏导,并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消除引起患者不适的因素。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认真倾听,让患者有一种被关注的满足感,愿意把内心的担忧说出来,大多数患者在说出自己心中的担忧后,会感觉心中畅快多了。焦虑是心理性失眠的重要因素,宣泄情感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状态缓解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增加[4]。

    2.3 疼痛舒适护理

    术后疼痛是干扰患者心理活动和睡眠,导致患者产生痛苦与不适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与焦虑,改善睡眠质量。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内容包括疼痛机制,影响疼痛的因素,情绪与疼痛的关系以及疼痛对机体的影响等。帮助患者学习疼痛知识有助于减轻其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对疼痛的适应能力。对于术后疼痛,临床常采用音乐止痛。音乐疗法是除药物以外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止痛方法。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民族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音乐,还可以让患者自己选择自己平时喜爱的音乐。听音乐时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欣赏上,转移了对疼痛和疾病的注意,从而减轻疼痛[5]。而使睡眠障碍得以改善的首要措施是“疼痛缓解”。台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听音乐的老年人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心率、呼吸平稳,白天精力充沛,听的次数越多,睡眠改善越明显。

    2.4 社会舒适护理

    围术期患者的社会舒适包括人际、家庭学校、职业等社会关系上带来舒适。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缓冲应激事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6],帮助患者消除或减弱恐惧、焦虑、紧张情绪。入院后护士要对患者说明医院及周边环境,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定期组织病友进行交流,可促使患者适应角色转换,融入新的群体,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于不同民族的患者,要尊重其信仰,使其得到灵性自由;尊重其生活习惯,使其增加愉快感觉。友好融洽的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3 结果

    125例择期手术患者,经手术治疗,全部治愈,住院时间5~14 d,平均住院时间(7.5±3.5)d。其中实验组住院时间5~12 d,平均(6.5±2.5)d;对照组住院时间6~14 d,平均住院时间(8±2.5)d;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见表1)及满意度问卷(见表2)调查结果如下:

    4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球近1/4的人受失眠困扰,失眠已成世界第四大疾患。住院患者作为特定人群,其睡眠质量更是不容乐观。据王红梅[7]报道:外科住院患者住院前后睡眠质量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睡眠质量下降,比例接近50℅。而围术期患者由于受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和提高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舒适护理的目的就是让患者身心达到最舒适的状态。对围术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机会增多,有利于增加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加强沟通,能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能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播放舒缓的音乐能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疼痛与不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及人性化的服务,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感觉舒适,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舒适护理,两组PSQI各项成分得分和PSQI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给围术期患者提供恰当的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理念的转变,围术期患者的睡眠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令人担忧。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和生活质量。笔者认为,围术期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亟需科学化引导和管理,应将科学健康的睡眠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范畴,让患者更多地了解科学睡眠知识,提高对健康睡眠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如何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提高睡眠质量,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睡眠护理模式有待商榷。

    参 考 文 献

    [1] 王克芳,李绍忱.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58.

    [2] 钟慧红,李小莉,林树乔,等.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4):489-491.

    [3] ClossS J. Assessment of sleepin ospital patients:A review of metod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8,13:501-510.

    [4] 杜好瑞,赵洪祖,严宏力,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48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