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17期
编号:11917013
21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5日 庄玉芳 杨 立 彭莉涯
第1页

    参见附件(2682KB,3页)。

     【摘要】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PROM)发生的一般规律,分析pPROM患者不同孕周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妇幼保健院8712例孕妇中的214例pPROM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所有妊娠中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10.0%(873/8712),而pPROM发生率为2.5%(214/8712);②214例pPROM患者相关因素的构成比中,流产、引产史最高47.7%(102/214);③在分娩的214例pPROM患者中,孕32~34+6周组的剖宫产率高于28~31+6周组、35~36+6周组;④228例围产儿中,孕28~31+6周组、32~34+6周组的转PICU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低体质量新生儿率均高于35~36+6周组。结论流产、感染为pPROM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围产儿结局与孕周密切相关;在条件允许下积极处理相应并发症,尽量期待治疗至35周以后。

    【关键词】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剖宫产;围产儿结局

    妊娠不满37周的胎膜早破的处理是产科较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孕期妇女发生胎膜早破,尤其是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PROM)的比例逐年升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pPROM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方法,其造成的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发病率及妊娠妇女感染率较高,直接影响到母婴安危。本文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8712例孕妇中的214例pPROM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两年期间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妇幼保健院8712例孕妇中的214例pPROM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孕龄均在28~37周之间,年龄为19~34岁,平均为23.2岁;其中经产妇101例,初产妇113例。妊娠28~31+6周51例;32~34+6周90例,妊娠35~36+6周73例。单胎189例,双胎18例,三胎1例,胎死宫内6例。新生儿共228例。所有破膜12h以上未临产的患者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2诊断标准及分组

    1.2.1胎膜早破及未足月胎膜早破的诊断标准和分类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中的标准[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8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