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582071
电针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流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王 军 于 震 贾士奇 周红艳 王玉升
第1页

    参见附件(1155KB,2页)。

    王军 于震 贾士奇 周红艳 王玉升

    【摘要】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及电针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左侧肩隅、外关、髀关、足三里)、穴位对照组(左侧清灵渊、灵道、萁门、漏谷穴)、非穴位对照组(左侧天泉与曲泽连线中点、曲泽与郗门中点、五里与阴胞连线中点和膝关与中都连线中点)。三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扎颈总动脉30min的血浆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IL-6和TNF-α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30min,血浆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IL-6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循经取穴电针能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和再灌注血浆IL-1β、IL-6和TNF-α含量,与模型组、穴位对照组或非穴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可导致血浆IL-1β、IL-6和TNF-α含量升高,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与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及阻断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关键词】 电针 全脑缺血再灌流 IL-β IL- TNF-α 大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9270837)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R24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炎性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由此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密切相关[1-3]。针刺是治疗脑缺血的有效手段之一,多种针刺方法对脑缺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4-7],电针可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和改善神经病学症状,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
     [摘要]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及电针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左侧肩隅、外关、髀关、足三里)、穴位对照组(左侧清灵渊、灵道、萁门、漏谷穴)、非穴位对照组(左侧天泉与曲泽连线中点、曲泽与郗门中点、五里与阴胞连线中点和膝关与中都连线中点)。三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扎颈总动脉30min的血浆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IL-6和TNF-α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30min,血浆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IL-6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循经取穴电针能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和再灌注血浆IL-1β、IL-6和TNF-α含量,与模型组、穴位对照组或非穴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可导致血浆IL-1β、IL-6和TNF-α含量升高,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与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及阻断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关键词]电针;全脑缺血再灌流;IL-1β;IL-6;TNF-α;大鼠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5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