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15
编号:13823199
出血证从瘀治验(4)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2015
     肝脏质地脆弱,血运丰富,结构和功能复杂,一旦损伤则后果严重,肝包膜下血肿是肝脏损伤的常见征象,多发生于肝外伤患者,本案患者的血肿经腹部超声估测约1 400 mL,如此巨大的血肿实属罕见,极易破裂引起大出血。外科穿刺引流是西医治疗本病的首选措施,但因患者年老体弱,难再承受手术,常规保守治疗效果通常较差,血肿日久一旦机化则难以吸收,恐成痼疾。而且由于血液是最好的培养基,血肿存在时间越长,感染机会相应增加,容易形成肝脓肿,引起脓毒血症。患者病情急重,房师临危承命,他认为该患者属外伤出血导致肝脉瘀阻,气血凝滞,其瘀血不除,新血不生,气虚无援,荣养失职,血运乏畅,故施以补虚活血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王清任更明确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房师认为,患者正气亏虚,治疗时若专事化瘀,必攻伐太过,以犯虚虚之戒,使气益虚,血更不得行;若纯以补气,必壅滞气机,则血愈瘀涩,血肿难除,因此必须补气活血并施,以补气药鼓舞正气,以活血之品通行经络而散血肿,二者相配,补而兼行,标本兼顾,相互为用,使补气而不滞,活血而不伤正 ......
上一页1 2 3 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