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1
编号:13612179
代谢组学在中药注射剂研究中的应用概况(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1
     吴宏伟等[23]建立了以液相色谱-串联質谱为分析技术的氨基酸代谢组学方法,对黄芪注射液治疗脑缺血的机制进行了研究。作者选取雄性Wistar大鼠进行分组,包括空白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组、黄芪注射液给药组。给药后立即进行造模实验,并于造模后12 h取大鼠血浆待测。测试结果通过PLS-DA统计发现,脑缺血12 h后大鼠血浆中的氨基酸代谢与空白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合载荷图和质谱图确定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色氨酸和谷氨酸为脑缺血生物标志物;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脑缺血大鼠氨基酸代谢轨迹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发生了较大变化,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等7种生物标志物均向正常水平趋近。

    2.2 在“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证候研究是中医药学基础研究的又一个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证候问题始终处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地位。证候研究不仅起到链接临床和基础理论的桥梁作用,更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能够有所突破的关键[24]。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以及基于临床的证候类型一般采用代谢组学进行研究。

    严蓓等[25]为了探索“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以气阴两虚证心肌缺血大鼠为动物模型,以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