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家》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2128421
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健康之家》 2011年第11期
     “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2011年,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国人愤怒,而太多的“类似”和“轮回”又让人无奈。人们在反复遭遇打击后,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水不能喝、肉不能食、菜不能吃、酒不能品,当生活的底线不断受到挑战时,我们还能hold住吗?除了饿死和毒死,还有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

    “黑心”与“黑洞”造就了食品不安全

    接踵而至的“问题食品”事件,让人们一次次领略了不法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的“黑心”,也进一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诸多“黑洞”。

    食品=毒品?

    “地沟油”,这个国人已经见怪不怪的名词,因为公安机关近期破获的特大案件,再一次以一种让人极其不适的姿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小作坊到大工厂,“地沟油”也经历了“产业升级”,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黑色产业链,完整得令人吃惊。更令人吃惊的是,无论在哪个环节,监管部门都不见身影。
, 百拇医药
    2011年,类似“染色馒头”的更多食品被列入了“不能吃”或者“不确定是不是能吃”的行列,每一位妈妈都担心自己的子女成为“毒二代”。但是,从目前的形势看,随着一桩接一桩食品安全丑闻的曝出,这个行列的队伍只会越来越长。在新浪针对“你最担忧的安全问题是什么”的调查中,食品安全超越所有因素,位居第一。

    膨大剂、瘦肉精、牛肉膏、罗丹明B、“胭脂红”、“日落黄”⋯⋯这些本来对于消费者极为陌生的名词,在2011年突然变成了报纸的头条,被老百姓天天挂在嘴边。在上海,制作玉米馒头所用的面中加入了“柠檬黄”和“玉米香精”,为增加甜度和香度则增加了糖精和香精;在济源,号称经过了“18道检测程序”的双汇,被查出使用了“瘦肉精”,不久后,双汇的竞争对手雨润也被拖入了“瘦肉精”的漩涡;在“绝育”黄瓜、染色花椒、毒毛血旺、硫磺姜、假葡萄酒等频繁挑战内地食客的信心之时,台湾的“塑化剂”风波无疑给已经伤痕累累的心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虚假宣传,还是恶意欺骗
, 百拇医药
    这个时候,洋品牌的“沦陷”让人更为无奈。日式快餐“巨无霸”味千拉面在承认使用猪骨汤精做汤底后不久,肯德基承认,其旗下的醇豆浆并非现磨,而是以浓缩豆浆调制。尽管这两起事件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涉及食品安全,但长久以来除了“垃圾食品”以外别无诟病的洋品牌在食品上的诚信深受挑战。是虚假宣传,还是恶意欺骗?

    这不由让人想到另一起勾兑事件。今年7月网络曝出的山西老陈醋勾兑事件,来自所谓知情人士和内部人员的爆料,几乎占据了同期各大微博网站的话题头条。同样,“每年200吨硫磺毒菊流入市场”的网络曝光将杭白菊推到了风口浪尖。事后证明,硫磺熏蒸的菊花只是用于洗脚等保健行业,流入药品或食品的仅为极个别的情况,200吨毫无根据。

    食品安全曝光-网络跟风-企业或相关部门澄清-旧话题结束新话题再生,这种模式似乎已经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怪圈,而它对保障食品安全到底能否起到作用,实在是一个未知数。当这种怪圈越来越多、消费者日趋麻木和无奈的时候,社会的前进就失去了动力。
, 百拇医药
    盘点餐桌上的关键词

    2011是特别热闹的一年,从年初到年尾,餐桌上的惊天秘密在一次又一次的新闻曝光中,被推上一个又一个高潮: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香精包子⋯⋯这是一个化学家的盛宴,还是急功近利的人们对利益的追逐与全民安全的一场博弈?

    地沟油

    地沟油并不是说都是从地沟收集来的油,它的最大危害并非来自于“地沟”二字,而是来自“多次加热”和“氧化”这两个词汇。吃这种多次加热的油,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比如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胆囊炎、胃病、肥胖,甚至可能增加患心脏病和多种癌症的危险。

    事件回放:9月14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第一次得到证实。如今,卫生部正联合科技部门加大研发快速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各地区也纷纷出台区别地沟油的指标。
, 百拇医药
    专家支招

    范志红:经过反复加热的油,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有点腻。如果感觉菜里的油比较黏稠,把这些菜拿回家放在冰箱里油会凝固,甚至拿到室温下也不会融化;再次加热的时候吃起来口感很差,感觉很腻;吃完以后洗碗刷盘子也会比较困难,遇到这样的油就应该小心了。另外,通过观察油的透明度,闻一闻加热后的油是否有异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起到鉴别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专家孙秀发教授:相对安全的办法,尽量在家用餐,选用到正规大超市购买品牌食用油烹饪。如果必须在外就餐,选择有资质的餐饮场所,勿去无证经营的摊点用餐。

    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事件回放: 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染色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 http://www.100md.com
    专家支招

    范志红:1.杂粮面食总是能看出细小颗粒,如果粗粮馒头过于细腻就有可能是假冒的。

    2.有色的馒头加醋后,都会有变化,例如紫米馒头,紫米馒头的色素来自花青素,它遇酸变红,遇碱变蓝。买回家后,可以在馒头上滴一滴醋,颜色变红就是真的。绿色面食的颜色来自叶绿素,滴点醋后,颜色变成橄榄绿的是真的,如果不变色,就是染出来的。还有一些色素馒头,通过水泡可以鉴别,将馒头掰碎泡入水中,观看水的颜色,如果水的颜色变得与馒头的颜色一样,那就是色素馒头。水的颜色越鲜亮,色素含量越高。

    3.另外,天然面粉中含微量胡萝卜素,越靠外层颜色越重,烹调之后,多少都会呈现一点黄色。所以颜色均匀的馒头,就有可能是染了色或者加了其他添加剂。

    瘦肉精

    瘦肉精包括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药物,长期食用添加瘦肉精的猪肉会危害人体健康,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因此,只有在很少不食用动物内脏的国家,瘦肉精才被允许添加在动物饲养中。
, 百拇医药
    事件回放:今年央视的3·15特别节目曝光了双汇公司的检验不包括“瘦肉精”检测,而他们的产品恰恰用了用瘦肉精喂养出来的猪肉。

    专家支招

    国家首席兽医官于康震:认真辨别“瘦肉精”猪肉与普通猪肉还是有差别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看:看猪肉脂肪(猪油)。生猪吃“药”生长后,其皮下脂肪层明显较薄,通常不足1厘米,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在案板上。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

    二察:观察瘦肉的色泽。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肉色较深,肉质鲜艳,颜色为鲜红色,纤维比较疏松,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肉上没有“出汗”现象。

    三测:用PH值试纸检测。正常新鲜肉多呈中性和弱碱性,宰后1小时PH值为6.2〜6.3;自然条件下冷却6小时以上PH值为5.6〜6.0,而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则偏酸性,pH值明显小于正常范围。

    四章: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牛肉膏

    牛肉膏又称牛肉浸膏,是采用新鲜牛肉经过剔除脂肪、消化、过滤、浓缩而得到的一种棕黄色至棕褐色的膏状物。有牛肉自然香味,易融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

    事件回放:4月,有报道称,南京市场“牛肉膏”疯卖,在猪肉上使用牛肉精粉、牛肉精膏,就有了牛肉的味道和质感,可以将猪肉充当牛肉售卖。, 百拇医药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