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74592
急性单纯性胃炎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5期
     急性单纯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感染因素 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常见的致病细菌有沙门氏菌、幽门螺杆菌,以及某些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等。

    理化因素 物理因素如进食过热、过冷粗糙的食物,X线照射等。化学因素如烈酒、咖啡、浓茶、香料及某些药品均可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性改变。

    其他 暴饮暴食。

    发病机制 化学物质,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抑制细胞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和主动运输系统,导致黏膜的渗透性增加,细胞内水钠潴留,细胞肿胀并脱落;还可通过抑制环氧化物酶,阻断内源性前列腺素E2和E12的合成,上皮分泌的碳酸氢钠及黏液减少,H+反弥散,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洋地黄、利血平和某些抗癌药物等均可刺激胃黏膜,损害胃黏膜屏障。

    胃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表面覆盖白色或黄色分泌物,黏膜皱襞上常见点状出血和(或)轻度糜烂。镜检见表层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血管受损引起出血和血浆外渗,伴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临床上以感染或进食了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胃炎为多见。一般起病较急,在进食污染食物后数小时至24小时发病,症状轻重不一,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以至剧烈的腹部绞痛,厌食、恶心、呕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