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907909
急诊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5日 《中国保健》 2010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5 - 89 - 02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逐年在增加,急性心肌梗塞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心血管系统中的急症,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此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10%以上,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对病程,转归及预后有重大影响,心肌梗死患者产生的紧张恐惧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心肌耗氧量增多,导致梗死程度扩大,诱发心律失常[1]。临床护理中,除认真细致地做好常规护理外,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因此针对患者常见心理特点应做好如下护理。

    1恐惧心理的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常有心前区剧烈压榨性疼痛,有窒息感,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的心理。此时除适当应用镇静剂,以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范围,还要求护士要有稳定的情绪,较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突如其来的反应,不应手足无措,主动安定患者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言耐心安慰病人,解除恐惧心理,各种急救措施准确及时,动作轻柔,稳准快,以便病人放心,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放下包袱,安心养病,树立必胜信心,以利于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