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折
编号:11319520
洛阳正骨创新股骨转子间骨折外固定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56期
     股骨反转子间骨折与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疑难病,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因股骨转子间是人体最强壮肌肉的富积区,附着肌群丰富,骨折后,影象学主要表现是股骨颈干角减小,髋关节呈内翻畸形。目前临床采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不是牵引便是手术切开内固定,采用牵引方法治疗,患者的卧床时间长,老年病人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后者创伤大,固定时间长,年龄偏高者不易承受。因此,只有采用创伤小、固定牢靠、病人可早期下床活动的方法,才能达到减少合并症、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的治疗目的。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及河南省正骨研究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高书图教授和陈洪干副主任中医师等在继承传统的洛阳正骨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采用洛阳正骨经皮(穿)4针同侧外固定法治疗股骨反转子间与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收到了良好疗效。

    该方法所用的固定针的直径为4.0mm,其尖端呈三角刃状,头端螺纹部长3cm~4cm,数量为3~4根。所用的固定架用不锈钢制成,分大、小号,由螺旋杆和锁钉器组成;螺旋杆(固定架)的两端为可安装1~3枚锁钉器的滑槽,锁定器可在滑槽内滑动,中段为两端内径带反向螺纹的套筒;锁钉器由带侧孔的螺栓和同心的外套及锁定螺母组成,共3~5枚。
, 百拇医药
    具体方法为:依患者的骨折部位情况选择长度适当的固定针进行常规消毒、备用。将患者平卧于850毫安X线机治疗床上,并实行必要的X线防护,对其局部常规消毒处理后铺上手术巾等。采用0.5%的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在850毫安X线机监控下先行手法整复,令两助手分持患者双腋下及患肢踝关节处进行对抗牵引,力量由小到大,术者同时通过监视器令助手内旋外展患肢,使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从而恢复满意的股骨颈干角。然后进行固定,先用小尖刀在股骨外侧大转子下20mm处的骨皮质高点切一小口,沿股骨张力骨小梁方向用电钻钻入A针至股骨头软骨下5mm处为宜,穿针过程中注意前后方向照顾股骨前倾角,以固定针在股骨颈中间为宜。接着用小尖刀在股骨外侧的小转子水平面处切一小口,用电钻沿压力股骨矩在股骨颈内平行于A针钻入B针,穿针过程中同样注意前后方向照顾股骨前倾角、深度同A针。然后在股骨干外侧的髌骨上缘30mm处切一小口,由外向内钻入C针,以固定针穿过对侧骨皮质5mm为度。再以同样的方法从骨折线下10mm~20mm垂直于股骨干处横行由外向内钻入D针、深度同C针。用无菌敷料包扎针眼儿,之后把A针、B针与D针针尾交叉(D针在A针、B针之间)固定于固定架近端的锁钉器内,同时向上适度牵拉使C针向上预弯并固定于固定架远端的锁钉器上。剪去过长针尾,并在850毫安X线机监控下检查骨折对位、股骨颈干角恢复及钢针于骨骼内的分布情况,纠正移位,调整固定架。
, 百拇医药
    该方法是在股骨不同高度的部位依次穿入上述4根固定针,A针、B针与D针的交叉固定既防止股骨近端旋转,又防止针体的松动进退,对骨折部位的稳定和愈合具有重要作用。在固定终末锁定C针时将远端架体向肢体侧推压,固定架整体以近端骨干进针点为中心旋转,架体远端的内移转化为A针、B针对股骨头颈持续的弹性撬力,这种“塔吊式”持续向上的作用既能有效维持正常的股骨颈干角,又能防止在康复运动时发生髋内翻。D针通过向外牵拉远折端抵抗内收肌的张力以维持骨折对位。

    该方法属弹性固定范畴,将固定架与骨骼通过固定针结合于一体的固定模式能有效避免其他强力内、外固定模式(如钢板内固定等)对骨折端造成的应力阻挡,在此基础上,肢体承重时A、B针对股骨颈干角的维持使有效压应力传导至骨折端,进而刺激成骨细胞的活跃生成,避免了骨干整体的废用性疏松,这在骨折的骨性愈合后、摘除固定物时患者所摄的X线片上得到显示:未发现局部的骨干萎缩、松质骨骨小梁疏松的固定负反应症状。高书图主任中医师等认为:4根钢针只有分布合理,固定力量均衡、牢靠,通过体外立体交叉后与肢体力线一致,减少折端剪力,才能达到有效复位固定的目的;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正确选择进针部位,各进针点皮肤之间应保持松弛,切忌过度紧张,以免过度牵拉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术后要对针眼儿进行严格的无菌包扎,遇到针眼儿发生感染的情况,在骨折尚未愈合前不要过早拔针,要限制活动及时换药,促进其愈合;该方法的不足在于针眼儿的后期护理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运用洛阳正骨经皮(穿)4针同侧外固定法治疗该部位骨折,同时配合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不但能达到治疗目的,而且也能突出中医特色和体现现代医学的微创技术理念。该项获2005年度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的课题,在该课题组至今已对32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并从治疗效果、创伤大小、操作的复杂程度、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快慢、对骨骼远期干扰等方面进行观察后,认为该方法与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一刻钟即可完成)、易于推广、费用相对低廉、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快、对骨骼远期的干扰小的优点,同时也降低了手术治疗率,对骨折局部固定可靠,能够在早期使获得治疗的患肢进行功能锻炼,同时避免了患者痊愈后为取出内固定物而进行的二次手术,医疗费用平均下降50%~65%以上。, http://www.100md.com(张进川 李红军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