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医药工作
编号:10799311
中医药在新农合中优势初显 落实新农合试点工作暨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开幕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38期
     本报讯(记者胥晓琦)11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试点工作暨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开幕。会议旨在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发挥作用及农村中医药工作的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

    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抓住机遇 扎实工作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 为维护和增进农民健康做出新的贡献》的主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主持会议。

    佘靖说,中医药的优势、作用在新农合试点工作中得到初步显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医药在新农合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截至目前,设有县级中医医院的试点县均将中医医院纳入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所有的试点县均将适宜的中医药诊疗项目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各地制定的新农合药品目录均将中药纳入其中。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新农合的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要积极运用中医药为农民提供服务。这些政策和要求在各地的新农合试点工作中均得到了体现和贯彻。在组织领导方面,各地相继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主动与政府、卫生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使中医药的政策和要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二是中医药受到参合农民的普遍欢迎。许多试点地区的实践证明,应用中医药,特别是应用那些价格低廉、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医疗费用,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许多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接受中医药服务的中医处方费用,大多平均在6至8元,每一门诊人次的平均费用要比西医少20%~30%。三是中医药在新农合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初步统计,中医药服务在新农合报销总金额中所占的比例在10%~30%左右。中医医疗机构普遍对发挥中医药在新农合中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不少试点地区的中医医院积极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态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主动适应建立新农合制度的新要求;有的中医医院还对参合农民采取了优惠措施。实践证明,一方面,中医药在新农合试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大的潜力;另一方面,试点工作也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从而更加坚定了大家在新农合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信心。
, 百拇医药
    佘靖认为,是以往扎实的农村中医药工作为中医药在新农合中充分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重点总结了四个方面的成绩:一是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领导。二是努力健全了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目前,全国75%左右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科,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30%左右,涌现出了一批中医特色突出的乡镇卫生院,其中医药门诊量可达到70%。三是加大了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度。目前,28个省(区、市)均已制定了《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有教学基地93个,16个省已招收学员7000余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全国已确定理论培训基地60个、临床实训基地417个,24个省(区、市)已开始了授课培训和临床实习。四是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1990年开始,开展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先进市(地级)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经批准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先进市(地级)有133个,正在建设的有100个。绝大多数省(区、市)还开展了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工作,建设数量已达310个。通过先进县建设,县级中医医院服务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床位数较建设前提高了24.5%,门诊量较建设前提高了15.3%,病床使用率普遍上升。同时,设中医科的乡镇卫生院增加了10.7%,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室增加了15.8%,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数提高了22.4%。通过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新农合试点工作也证明,凡是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的试点地区,中医药在新农合中发挥的作用就明显好于其它试点地区。

    参会代表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有16篇反映新农合试点中发挥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作用与优势等工作的经验总结被遴选为大会交流材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