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围城内外 > 更多...
编号:10820517
要么如姐弟 要么如兄妹 “般配”婚姻营造性默契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5日 《健康时报》 2004.01.15
     刘西鸿在她的小说《黑森林》里说,恋人或夫妻关系在两种模式中更容易协调:要么姐弟式,要么兄妹式。这让人颇受启迪。

    习惯上,国人喜欢用“般配”来说明一对情侣的缘分。般配,从心理学上说,就是男女性格气质的形容和互补。“姐弟式”与“兄妹式”形象地表现了男女两性角色特征上的某种心理定位。一个具有大哥气度的男性与一个爱发嗲的小妹,也许就是一对极好的爱侣。在这种情境中女人受宠的满足,也就是男人自信心和爱的满足。男人性格中所具有的宽容、大度、举足轻重、大智若愚,都会成为夫妻关系和谐的调节剂。同样,如果像大姐一样处处关照对方,温柔和善的妻子就不太计较丈夫的某些不成熟和生活上的“笨拙”,她会像原谅弟弟一样把尽一个大姐姐的责任看得很自然。在这里,姐姐关心弟弟的满足就是爱的满足,那个心理角色中的“大姐姐”,不过是母性形象的完美体现:温柔、善良、奉献、忍让。而在潜意识中,男人也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会按照母亲的形象来认同女人,他们接受并信赖妻子的照顾,就仿佛像个大孩子似的。“姐弟式”的心理定位也成了调适家庭性爱的一种方式。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兄妹式”、“姐弟式”在潜意识中,最能够成为某种成功两性心理的互动模式。了解了这种心理特征,在夫妻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创造和表现这种情境,无疑会多一些爱意和情调。

    麻烦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可能是一个有哥哥般个头的高大男子却有着弟弟式的要强和不成熟,如果他刚巧又碰上一个既当不了“姐姐”,又当不了“妹妹”的女性,这两人便会在气质外貌甚至学识最初吸引的欢愉后再也找不到心理方位了。或者如果我们把“兄妹式”、“姐弟式”的心理模式绝对化,我们又会陷入另一种尴尬———因苛求对方反过来变成苛求自己。我身边就有个男子汉十足的男友,他说自己曾经很不习惯妻子像对待弟弟一样照顾他。他总觉得自己需要的是一个会发嗲的小妹,于是便有了一种莫明的失落感。直到多年后,他才理解了“不会发嗲”的妻子给予他的爱和温柔,特别是一个心理成熟的女性会使他生活变得平稳,使男人的负载变轻。可见,和谐的两性关系是在彼此适应中共同创造的一个过程,我们往往不能够一下子进入一个理想空间,但我们可以积极去选择一个受益双方的空间。

    现代生活是全方位的。而性爱境界的深处,也在于一种心的和谐与默契。无论是“姐弟式”,还是“兄妹式”,或者是您自己组装的某种“平衡式”,别忘了:都是为了给性爱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吕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