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速递 > 医药快讯
编号:10454543
医药快讯(2004.08.09)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91期
     我国成体干细胞研究获重大进展

    陕西杨凌传出好消息:我国科学家完成的3项成体干细胞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日前通过成果鉴定,这些成果将为糖尿病和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所致失明患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由我国著名胚胎工程专家窦忠英教授率领的科研攻关小组所完成的“人胰腺干细胞建系的研究”项目,首次在世界上建立了人胎儿胰腺干细胞系,这种胰腺干细胞系为临床治疗人类糖尿病提供了种子细胞。

    科研攻关小组完成的“冻存角膜缘干细胞构建角膜上皮及移植的研究”,首次采用冻存的角膜缘干细胞和无饲养层细胞培养体系构建角膜上皮组织移植片,对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措施,为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上皮植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此外,窦忠英主持的“表皮干细胞可塑性及其在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移植研究”,首次以人羊膜为载体负载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植片,移植后具有正常角膜相似的组织结构,移植给角膜缘干细胞缺损动物模型山羊眼表,成功恢复了部分视力,为临床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所致失明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 http://www.100md.com
    这3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共同完成的。在8月3日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会上,来自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吴祖泽院士等9位权威专家对这3项成果鉴定后一致认为:3项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人胰腺干细胞建系的研究”和“表皮干细胞可塑性及其在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移植研究”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冻存角膜缘干细胞构建角膜上皮及移植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早在2001年8月,著名胚胎工程专家窦忠英教授就从人类胚胎干细胞中分化得到心脏跳动样细胞团。它是我国科学家在国内取得的惟一由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得到的心脏跳动样细胞团,也标志着我国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支勇平 储国强)

    墨西哥外周血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首获成功

    墨西哥国家儿科研究所近日宣布,他们对两名血液病患者实施的外周血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获得成功。这在墨西哥医学史上属首次。
, 百拇医药
    墨西哥国家输血中心研究所副主任卡尔德隆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手术的成功将为墨西哥所有患败血症或者先天免疫系统疾病的儿童“打开一扇生命的窗口”,而且此次用于手术的造血干细胞完全采用国内技术从外周血和脐带血中提取,这将使治疗成本降低至少10倍。

    卡尔德隆介绍说,两名接受手术的儿童分别是1岁的亚历杭德拉和10岁的弗朗西斯科。亚历杭德拉患有复合性严重型免疫系统缺陷,医生利用其父亲的血液提取可供移植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然后将其输入患者体内。弗朗西斯科患有急性败血症,手术前一直接受的传统药物治疗宣告失败,此后他的家人求助于墨国家输血中心。幸运的是弗朗西斯科找到了与其白细胞配型相符的脐带血捐献者,医生将脐带血中丰富的造血干细胞植入病人体内,手术后未出现排异反应,造血干细胞开始重建骨髓造血功能。

    卡尔德隆指出,墨西哥绝大多数脐带血从美国进口,国家输血中心脐带血库存只有240份,而且其中多数因质量问题达不到手术标准。与此同时,墨西哥每两年新增白血病儿童120人,另新增复合性严重型免疫系统缺陷症患者20名,脐带血库存至少要达到5000份才能满足80%患者的需要。因此他呼吁所有妇科医生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在社会上形成捐献脐带血的风气。(叶书宏)
, 百拇医药
    台湾胚干细胞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台湾地区的胚干细胞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有望于下月中旬培育出具有台湾人遗传特性的人胚干细胞,建立细胞库,最快2~3年即可用于人体细胞移植试验。

    据介绍,胚干细胞具有无限制分裂能力,并能接受刺激或诱导分化成特定组织细胞。台湾没有自己的胚干细胞库,从海外获得的胚干细胞存在族群差异性问题。建立台湾自己的胚干细胞库可供医学界和生物技术界用来研发疾病模式和药物开发等。

    台湾“工研院”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与李茂盛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获得不孕症患者捐赠的胚囊,用营养液和培养液培养,第一枚囊胚已经5个多月,只要能够持续生长半年以上就可建立细胞库。(印高乐)

    英国研究发现孕妇摄入微量元素孩子不易患湿疹
, 百拇医药
    据海外媒体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孕妇如果在怀孕期间摄入富含铁硒等微量矿物质的食品,生下的婴儿在童年时期患呼吸困难和湿疹的几率就很低。

    伦敦国王学院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小组在20世纪90年代对出生在布里斯托尔的近3000名婴儿进行调查,这也是英国“对父母和孩子跟踪研究”计划的一部分。研究人员首先对胎儿的脐带进行检查,查看几种矿物质的含量,然后对他们进行42个月的跟踪研究,检查他们是否会患上呼吸困难或者湿疹等疾病。

    研究结果发现,脐带中铁硒含量高的婴儿3岁以前患呼吸困难疾病的可能性非常小。出生前硒含量低5级(最低级)的婴儿患呼吸困难的可能性至少是出生前硒含量高5级(最高级)的婴儿的3倍。呼吸困难通常被看作是患哮喘疾病的早期征兆。研究小组认为,铁硒等微量矿物质的高含量与婴儿患湿疹的几率降低有关,只是这种联系还不强烈。这份研究报告已在《欧洲呼吸研究期刊》上发表。

    伦敦国王学院公共卫生学系的塞弗·沙辛教授领导了此次研究,他认为这些发现有可能对预防疾病有好处。塞弗教授表示:“如果我们最终能证明胎儿暴露于铁硒微量矿物质下与患呼吸困难和湿疹有联系的话,我们就可以对婴儿早期可能患的疾病进行预防。”塞弗教授指出,英国孕妇铁硒摄入量比世界其他国家孕妇铁硒摄入量都低,这大概也是英国哮喘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孕妇的饮食对胎儿身体矿物质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
, http://www.100md.com
    硒是一种微量矿物质,对人体的酶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全营养食品和未经精加工食品,如谷物、鸡蛋、肉和鱼类等都含有丰富的硒矿物质。而铁也是一种微量矿物质,像肝、红色肉类、坚果以及菠菜等绿色蔬菜中都富含铁矿物质。

    菲律宾头部连体婴儿在美成功分离

    菲律宾一对头部连体婴儿于马尼拉时间5日上午在美国纽约一家医院成功分离。

    承担这一手术的美国蒙蒂菲奥里医疗中心网站发布消息称,这对名为卡尔和克拉伦斯的连体男婴经手术在纽约时间4日晚10时30分左右顺利分离,目前两人状况稳定,但暂时还留在急诊室观察。

    负责这项手术的外科医师说,整个分离手术由一系列手术组成。首次手术在去年10月进行,由一支16人组成的医疗小组负责。4日完成的这一手术风险最大,因为医生要分割最后连接两个婴儿的脑部血管,同时还要避免大出血。
, http://www.100md.com
    卡尔和克拉伦斯是一对两岁的连头兄弟。他们的31岁的母亲阿琳是一名菲律宾护士。从表面看来,小哥俩的头颅紧紧连在一起,但他们的大脑相互独立,只共用一些血管。去年9月,母亲将他们从菲律宾带往美国就医,蒙蒂菲奥里医疗中心为这一手术作了长时间的准备。

    手术前,卡尔和克拉伦斯的母亲曾提出希望两个孩子能够通过手术分离成为互相独立的个体。蒙蒂菲奥里医疗中心也考虑到,这对因连体而患上多种疾病的婴儿只有接受分离手术才能健康成长。

    据统计,连体婴儿出生的可能性为二十万分之一,其中头部连体更为罕见,可能性仅为千万分之一。(王 薇)

    美国将绘制18种生物基因组图谱

    大象、家猫、刺猬和黏液霉菌有何共同之处?它们与人类又有什么关系?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最近决定,将绘制包括上述生物在内的18种生物的基因组图谱,用于与人类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探索生物进化史。
, 百拇医药
    该研究所的科学家说,绘制这些生物的基因组图谱将有助于了解生物基因组的进化过程,弄清楚人类基因组中哪些部分是涉及发育、健康和疾病的最关键部分。

    抿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这18种生物中有7种是“进化树”上相距很远的哺乳动物,包括非洲象,欧洲的地鼠、刺猬和兔子,美洲的豚鼠和九带犰狳,马达加斯加特有的马岛猬。如果在这些生物的基因组中发现与人类基因组共有的基因序列,那些序列里必定含有重要的基因。

    将被测序的另两种哺乳动物是家猫和猩猩。家猫是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模型动物,猩猩则是人类的表亲。目前黑猩猩和短尾猴的基因组图谱绘制工作已接近完成,将来加上猩猩的基因组图谱,可使科学家更详细地研究人类的起源。

    除哺乳动物之外,还有一批更为原始的生物将被测序,包括黏液霉菌、七鳃鳗和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单细胞生物———领鞭毛虫。它们的基因组将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生物基因组是如何组织和发展的。其中还有两种生物与人类疾病直接相关,包括蛔虫和导致血吸虫病的钉螺。
, http://www.100md.com
    特定蛋白质使结肠炎转变为结肠癌

    科学家很早就知道炎症与癌症有密切关系,但器官发炎究竟怎样导致癌变,仍是一个谜。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在患结肠炎的实验鼠体内,某些特定的蛋白质能够触发一连串反应,最终导致结肠癌。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6日报道,慢性炎症与癌症密切相关,例如胃溃疡患者更容易得胃癌,结肠炎患者患上结肠癌的风险高达40%,消炎药可以大大降低这类风险。近来的一些研究使科学家疑心,一种称为NF-κB的蛋白质可能与炎症触发癌症的过程有关。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迈克尔·卡林等人,利用患结肠炎的实验鼠进行试验。这些实验鼠还被有意喂食一种致癌物,基本上最终都会患结肠癌。科学家使部分实验鼠体内缺乏一种称为IKKβ的酶,这种酶能够刺激结肠上皮细胞里NF-κB蛋白质的活动,而上皮细胞正是结肠癌开始出现的地方。

    结果,本来必定会患结肠癌的实验鼠,最终只有25%患上此病,这显示由于缺少IKKβ酶来激活NF-κB蛋白质,癌变的过程受到了阻碍。有关成果发表在6日出版的美国《细胞》杂志上。

    科学家还对脊髓细胞进行试验,抑制其中IKKβ酶的作用,使血癌发病率下降了50%。这一过程中的机制与结肠上皮细胞里的不同,这表明IKKβ酶和NF-κB蛋白质有两种不同的引发癌症的方式。, 百拇医药(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