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现代化
编号:205016
多学科专家共商打造“数字中医药”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18期
     (记者海霞)9月7日,中国中医研究院召开数字信息与中医药现代化研讨会,各学科专家共同进行“数字中医药”探讨。

    中医药具有不依赖器械诊断、个体化调节治疗以及疗效多样性等特点和优势,这与其研究切入点、关键技术有关,但关键技术如对海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和理解的技术落后制约了中医药学优势的发挥。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刘保延说,“数字中医药是实现中医药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指出,数字中医药就是利用统一性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所发现的人体现象、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物质的完整重现和认识,是一个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中医药数据、信息及知识的获取、存储、处理的综合系统,也是集中医药研究、临床实践、应用开发及服务于一体的复杂开放巨系统。“建立数字中医药系统,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方法与技术手段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长期困扰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数字中医药系统的建立,要根据中医药的特点,应用“复杂性、系统性科学”、“生物信息学”、“数字地球”、“计算机技术”、“数据挖掘”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标准规范做起,从中医药的数字化认识与重现的工具、数据的获取做起。要建立合理而有效的运行机制,组织多学科、多部门的力量,在统一规划之下有序进行。数字中医药系统包括数字中医、数字四诊、数字中药、数字疗法、数字文献、数字中医人体、数字医院服务平台、数字临床研究平台、数字中药质控研究平台等子系统,涉及中医药学的各方面,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几代人要为之奋斗的长期任务。

    研讨会上,中科院戴汝为院士、清华大学李衍达院士和来自中科院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解放军总医院、浙江大学的专家介绍了复杂科学研究、生物信息、数字地球、虚拟人体、数据挖掘、统计、人类脑计划、药物信息学等各学科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到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构想,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介绍了数字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情况。

    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科委和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等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