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肾病信息 > 尿毒症
编号:10121427
防患未然治疗尿毒症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13日 《健康时报》 2002.06.13
     本报特约记者 张梅珍

    编者按:尿毒症对生命的威胁众所周知。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能导致肾脏损伤,这类患者因而也成为“候补”的尿毒症患者。这类患者现在不必再“坐以待毙”,因为有了适合他们的预防措施,那就是———腹膜透析。

    现代社会中,由于抗生素药物的积极应用,因感染所致的肾脏疾病有减少趋势,但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的升高,又导致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这一群体虽尚未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程度,可实际上,他们已经戴上“候补”尿毒症的帽子。这一时期如果不被人们重视,随着肾功能损伤的渐进发展,就会到达尿毒症阶段。为了延缓肾功能恶化,避免尿毒症发生,北京军区总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王亚平呼吁:“候补期”患者应“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对这类患者她建议首选腹膜透析。

    作为访问学者,王主任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医院肾病中心做研究工作,荣获15项军队科技进步奖,撰写专著和医学科普书籍11部,现担任北京军区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介绍说,全球有100万以上终末期肾病患者,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中国约占1/10。由于肾移植手术受肾源限制,透析疗法仍是主要手段,包括血透、腹透两种。血透是通过动、静脉造瘘,借助专用仪器做“人工肾”,代替肾脏功能;腹透则是在腹腔进行,利用自身腹膜来代替肾脏功能。两者相比,后者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首选腹膜透析的优越性有:第一,由于腹透不用动、静脉造瘘,不使用肝素,故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第二,腹透对残存肾功能的保护优于血透,患者早期存活率相对较高;第三,肾病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现象,腹透持续进行超滤脱水,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平衡,使贫血得到改善;第四,患者不必往返医院,在家中就能自行治疗,减少了交叉感染,并有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第五,花费相对节省。经该医院指导的腹透病人,症状改善的在90%以上,有的病人不仅能生活完全自理、操持家务,还能外出旅游。

    早腹透比晚腹透好。腹透的最佳时机为尿毒症“候补”期。此时,全身的并发症尚未出现,血红蛋白大于或等于8克,无并发心脏病,无出血倾向,无营养不良。这时透析是积极主动的,能及时遏制病情恶化。如果等到出现尿毒症再透析,则有百害而无一利。针对“候补”期容易被忽视的情况,她特别提醒糖尿病、高血压、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瘢、痛风等患者,除要在患病专科检查外,也应检查一下肾科,确定是否有“候补”倾向。该医院肾病科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酶标免疫检测,只需留取新鲜尿液10毫升,检查“尿4项”,就可快速测定肾功能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