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3399464
活水源流随处满 东风花柳逐时新 ——品味《老匋读医随笔》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91期
     《老匋读医随笔》(以下简称《随笔》)系新安王氏医家王乐匋先生所著,全书引用医家、古籍颇多,其中明清医家超过30位,古籍不下50本,可知王乐匋一生致力于新安医学的研究、临证和教书育人。笔者从书中五大部分各选取一切入点,来领略王乐匋的医术、医风及治学精神。

    医验撷秀

    谈到眩晕证治,王乐匋认为此症虽为临床常见,然一般较顽固,实不能以一套用之方来总结其疗效,一般多本《素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旨而从肝论治。通过两则病案分享,将治疗思路呈现给读者,案1中患者肾气不衡,风阳夹痰上扰时,在照顾肾气、息风涤痰中求治,待症状显减之后,再以阴阳平补的丸剂缓图。与案1不同,案2则为肾阴失坚,水不涵木所致,在治疗时如何一步步进行柔肝潜阳做了示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精于辨证,分层论治,在示人以规矩的同时,也在展示变化中的巧妙之处。

    方药阐微
, 百拇医药
    “一贯煎”这首方剂出自魏玉璜的《柳州医话》,王乐匋认为此方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功效在于养阴疏肝。在临床上遇到阴虚气滞之证最难用药,处理不当,不是耗液便是增壅。而一贯煎方在调整阴虚与气滞之间考虑得较为周全,方之妙可用“滋水涵木,润养肺金”来概括,“滋水涵木”是重点,“润养肺金”也不能忽视。养金能使金水相生,肾水足则肝血源源不断,养金又足以制木。王乐匋通过分析病机,用五行生克理论来指导用药。在谈到近代医家张山雷对于魏氏用此方较多而颇有看法时,王乐匋这样比喻:“这也许正如画家陈衡格先生评梅瞿山画松那样,‘盖得意之笔,时时流露’吧?”

    医理钩玄

    《随笔》中又谈及在温病治疗中,养阴与化湿是难点——养阴易增湿,化湿则伤阴。护阴与化湿是吴鞠通论治温病的两大纲领,也是《温病条辨》的精华所在。在用药方面,吴氏在温热与湿热病上进行了概括:“温病之不兼湿者,用药忌刚喜柔;其兼湿者,则相反,忌柔喜刚。”如在温热类中,对于阳明病在腑者,王乐匋总结了吴氏的四个论点:
, 百拇医药
    第一,如热结在里,尚可假手于“承气”一下;但如阴干液涸,半虚半实之证,承气不可混施,可与增液法。

    第二,下后邪气复聚,必须时时刻刻顾护津液,如不得已,可与增液,不可轻易投以承气。

    第三,阳明与心包俱病,攻下必同时开其窍。

    第四,已下之后,如何复其阴,可选益胃汤,意在胃阴复则气降得食,且可免液亏燥起。

    如此,王乐匋对温病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层层深入分析,并示人以“可与”“不可与”之法。

    诊余漫录

    王乐匋说到新安医家为学方法时,用“求实、学博、探幽、返约”来概括。前辈们运用此方法,为后人打开医学知识的宝库。

, http://www.100md.com     王乐匋通过学习《新安医学史略》,深感艰难任远,强调必须善自努力,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前人,同时也要敢于超越前人,为医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并肯定了清代新安医家程杏轩的《医述》一书,曰:“程氏以一人之力,读新安诸家藏书,而成《医述》这样的巨著,其本身十足感人。这种敢于突破,大胆创新,是新安历代医家的传承精神所在。”

    治学门径

    《随笔》中对中青年为医者在读书、跟师及动笔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不要盲目地去用功,功夫是下了,也只能事倍功半,故学医之初了解目录学很重要,如此才知道前人在这方面已做过哪些努力,自己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东西,才不致是重复前人的劳动。”在跟师临证学习方面,王乐匋指出:目前实习医院安排上采用轮转的方法,愿望是很好的,但也有可能学的不扎实,形成走过场,浮光掠影的弊端。至于动笔,也就是读书还要做到“手到”,这非常必要,是一个思考、点滴积累、集腋成裘的过程。

    总之,初读《随笔》,文中旁征博引、融古通今,犹如走近一位长者、师者,亦如挚友、知己;再读《随笔》,可以了解一个流派,领略一种文化,学习一种精神;三读《随笔》,让笔者这样的青年中医再也找不到不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的理由。慢慢品读,书上散发着阵阵清香,潜藏着王乐匋的良苦用心。(吴力强), 百拇医药(吴力强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