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8119
舌燥主热亦见于寒证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979期
     舌苔和舌质的润燥对判断病证的寒热属性、阴津盈亏至关重要,所以舌诊要重视望舌之润燥。通常有“舌燥主热说”,但具体到临床,不可拘泥于“舌燥主热说”,否则很容易导致误诊。笔者认为,燥舌多见于热证,但也可见于寒证。

    舌燥见热证

    舌燥苔薄干 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入里化热见舌质干燥、舌苔薄白或薄黄干燥者,有表证者治当解表、清热、生津。风寒者用麻黄汤、桂枝汤配伍清热养阴生津方剂化裁,风热者用银翘散、桑菊饮配伍清热生津方剂化裁。例如叶天士《温热论》第19条曰:“舌白而薄者,外感风寒也,当疏散之。若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花露、芦根汁等轻清之品,为上者上之也。”该条文大意是:外感风寒见舌苔薄白而润,用辛温发散法如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若风寒入里化热见舌苔白干薄,则应酌情加麦冬、花露、芦根汁等清热生津之品。

    表证消失或内伤化生火热见舌苔薄白或薄黄干燥者,应用清热生津方剂治疗。清热方剂如泻白散、栀子豉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生津方剂如增液汤、沙参麦冬汤、百合知母汤、吴又可清燥养荣汤等。

    舌燥苔厚干 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入里化热见舌质干燥、舌苔白厚或黄厚干燥或厚如积粉者,有表证者治当解表清热生津,并根据病情配伍除湿、泻下、导积等药物治疗。外感风寒者用麻黄汤、桂枝汤化裁,外感风热者用银翘散、桑菊饮化裁。邪气在半表半里者,用小柴胡汤化裁。叶天士《温热论》第19条曰:“再舌苔白厚而干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