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6282
使君良药驱蛔虫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00期
     记得小时候,邻家的孩子常闹肚子痛,有时双手捧腹在床上打滚,又哭又叫。母亲说,这是小孩子贪吃生冷,肚子里生了虫的缘故。当时村里人家大多很穷,看不起医生,也买不起药。家父是老药工,懂些医术,家里常备些简单的中药材,母亲心善,常让我送一些类似花生米的果实给邻家的孩子炒来空腹吃。据说,一岁一粒,不能多吃。果然邻家的小孩子第二天清晨就拉出来五六条筷子长的蛔虫,很灵验。

    上世纪60年代,当我顶替父亲到了药店当学徒,才知道那些花生米样的果实叫使君子。一般药店均有卖。也知道了关于使君子的故事。

    相传北宋年间,四川潘州有一位姓郭名使君的州郡长官。他精通医术,关心群众疾苦,经常为群众治病而不收分文,深受当地群众爱戴。一天,他到郊外去采药,在灌木丛中,发现一种形似山栀的果实,正好有一砍柴之人路过,便问他:“这是什么果实?”砍柴人告诉他:“这果实似球,大家叫他留球子,没多大用途。” 郭使君摘了十几枚带回家中,为防虫蛀发霉,便放在锅内微炒了一下。当炒到微黄时,一股芳香扑鼻而来,令人食欲大动。

    郭使君的孙子小宝闻了这股香味,吵着要吃, 郭使君无奈,给他吃了四、五粒。次日清晨,小宝在大便时竟屙出好几条蛔虫来,午饭比平时吃得又香又多。

    郭使君想,这是否因为留球子有驱虫的效果?以后,他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小孩有无虫和疳积症状,用留球子来治疗,均取得了很好效果。于是,四方求医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求医者称郭使君为儿科名医,并将留球子改称为“使君子”,以纪念郭使君的发现。

    中医认为,使君子性味甘、温、入脾、胃二经。有杀虫消积、治疗小儿疳积、腹胀、腹痛的功效。炒香单用,空腹每日嚼食5至10克。需注意的是,该品过量服食,可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不良反应。若与茶同服,亦会引起呃逆。(广西 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