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小儿内科杂病
编号:13099491
《伤寒杂病论》的临床思维观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731期
象数思维是《伤寒杂病论》临床理论思维的基石,运用各种方术使人的阴阳气血与自然相和谐
     象数思维是《伤寒杂病论》临床理论思维的基石,运用各种方术使人的阴阳气血与自然相和谐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言中提出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倡读经要“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悟出理论玄奥,实践中批判“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在活用中创新。这就是张仲景提出的临床思维。

    象数思维是基石

    张仲景认为要认识与利用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就必须运用象数思维。运用象数思维分辨疾病,预测疾病,使用各种方术调和阴阳象数,便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中医历来强调,要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知人事。在理论与临床的连接上,首先应理解天人相应观,这是中医疾病发生学的出发点。《素问·五运行大论》还说:“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观临八极,考建五常。”提示阴阳、五行是“考建”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为观察茫茫宇宙而确立的思维坐标,是考察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抽象建立出来的简明坐标,每个思维坐标所描述的“影像”后面,都有它的客观存在。《灵枢·阴阳系日月》说:“天地阴阳,合之于人。”这就是最简明的天人相应观。

    《伤寒杂病论》序说:“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一个“禀”字,阐明了人类五脏源于天地五行之气禀赋下的“遗传”基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