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11601062
杏林小考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22期
     世代相传的“杏林”与中医结缘的典故,人们并不陌生,皆知其出自三国时的名医董奉。据《三国志·卷四十九》记载:三国名医董奉,隐居江西庐山期间,对众多慕名而来求医的百姓,从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要求被治愈者种植杏树作为纪念,患重病而被治愈者种五株,轻病治愈者种一株。数年后,被他治愈者不计其数,种得杏树十万余株,蔚然成林。远远望去,林深树密,茂盛葱郁,无边无际。春季繁花似锦,夏月浓荫葱葱,挂在树上的杏仁果实沉沉甸甸、金黄灿烂,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读书看病,很是惬意。杏熟以后,来购买者一律不收钱,只用米交换。一担杏子换一担米,他得了米,就用这些米救济山上山下穷苦百姓。董奉死后,庐山的百姓们非常怀念他,就把他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称之为“誉满杏林”。此后的千百年年来,人们看到杏林,便联想起行医不计报酬、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董奉先生,并将给人健康保证的中医界称为“杏林”。

    董奉与“杏林”之典故,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人其事呢?据晋代葛洪(公元261~341年)的《神仙传》和《南海府志》所述,董奉字君异,原籍福建候官县(今福州市)人,后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隐居庐山下。大约活了100多岁,方于“永嘉中仙去”。永嘉是晋怀帝的年号(公元307~313年),按董奉活了100多岁推测,他可能生活于公元200~313年间。说他“成仙而去”固然是溢美之词,但在当时人均寿命不足30岁的历史条件下,他竟能寿过百岁,实在是难得的了。《神仙传》的作者葛洪是略晚于董奉的一代名医,两人生卒时间仅相差几十年,而且董奉卒年时葛洪已有40余岁,葛洪笔下记述的董奉,诚为可信。

    那么,杏林仙址何处寻呢?据考证,杏林系在如今江西省星子县以西约25华里处的醉石之东。所谓“醉石”,乃是庐山南麓虎爪岩下的一块巨石。相传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曾醉卧其上。醉石之东有归宗寺一座,两者相距约3华里。当年郁郁葱葱的杏林,即在醉石与归宗寺之间。

    星移斗转仙去也,长存“杏林”美名传。历经了多少年代,“杏林”几乎成了医务界的代称。至今,人们还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颂医家们高尚的医德医风;用“杏林高手”赞誉技艺精湛之良医;“杏林佳话”述轶事,“杏林春秋”载医史;至于“杏林春满”、“杏林春风”等,更是岐黄世家及中医药店堂之常用联语。, http://www.100md.com(王惟恒 安徽省怀宁血吸虫病防治站)